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职业闪着令人趋之若鹜的光芒,但更多的行当还是沉寂在不起眼的市井巷陌,这些行当或平淡乏味,或劳累艰辛,或收入微薄,或行将消失。在以劳动节开端的这个月里,我们仔细聆听13位并未享受过劳动节假期的普通人的职业故事,以庄重简洁的视觉手法呈现他们的日常职业状态,向劳动者致敬。
张晓龙,20岁,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发型师,从业6年。
发型师张晓龙:每天和不同人“交换”人生
20岁的发型师张晓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往来店里的人都叫他胖子。他所在的美发店有将近30人,除了服务客人,作为经理他还要负责店内的运营、员工调配以及服务培训。
2005年11月起,张晓龙在这家理发店做了3年学徒,才开始做发型师,一做就是6年。至今仍然要不断培训充电,花费不菲,有的名牌课程一周就要将近1万元。
晓龙早上十点半上班,但晚上下班时间不确定。最晚的一次,他凌晨两点半开始为顾客做头发,直到早上六点半。然后早上九点半开会又持续到下午一点。
根据商务部美发美容业典型企业统计数据推算,截至2012年底,全国美发美容行业活动单位数271400个,专业美发企业从业人数为646000人。在美发行业内,不管工作时间长短,提成基本是一样的,大约三七开。美发业属于服务业,技术做支撑,剩下的都靠服务。晓龙有五六十位固定客人,逢年过节他也会发信息问候大家。
在媒体不发达的时代,理发店常常是各种信息汇聚交换的地方,理发师一边为客人修整形象,一边在听故事与寒暄中“交换”人生。晓龙有每天十四五位剪发的客人,两三个做发型的客人。和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话题,有些是萍水相逢的客套,有些是早已熟络的沟通。前一秒可能还在哈哈大笑,后一秒就会很安静地接待下一位客人。这种快速的转化有时令他自己惊愕不已,“变化太快了,这还是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