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在第六届华赛评选揭晓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华赛组委会主席 于宁 2010-03-25 13:45:2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第六届华赛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经过全体评委连续4天紧张而高效的工作,预定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共评出8大类16项的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共70个。现在我代表第六届华赛组委会正式宣布:获得华赛2009年年度新闻图片
大奖的是盖蒂图片社选送的澳大利亚摄影师丹尼尔.贝雷胡拉克拍摄的《巴基斯坦难民营内的儿童》。这幅作品反映了战争给儿童带来的苦难,以及他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谨向大奖获得者和全体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时我也要向全体华赛评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短短4天时间里,近万幅(组)图片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把最精彩的图片遴选出来,需要眼光、需要水平,也需要耐心、需要细致,需要艰苦的劳动。评选期间评委们表现出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探求真善美的执著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评委们评出的获奖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华赛“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符合华赛倡导的“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锐的洞察目光,最快速的客观反映,最高超的拍摄技巧,是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理念。无论从参赛的作品、评委的组成来看,还是从评选的过程、评选的结果来看,我们都有理由认为,本届华赛是一次高水准的国际摄影大赛,是一次精彩难忘的国际摄影大赛!
2009年是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收官之年,人类社会风云变幻。从经济气候来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从政治气候来说,多个热点地区的战争或紧张局势让人揪心。从自然气候来说,减少碳排放、保护人类的家园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数以万计的摄影记者和摄影师活跃在在世界各地,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了人类在这一年前进的足迹。浩如烟海的影像全都永世流传有困难。华赛的获奖作品却将成为2009年赠送给历史老人的名片,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应当说,评委们向世人奉献的不只是一批他们精心筛选出来的宝贵的物质成果,同时也有一批宝贵的精神成果,这就是他们在评选过程中所发表的大量真知灼见。几天来,就参赛的作品中哪些作品可以获奖,获奖的作品中哪些可以获金银铜奖,而哪些作品不应获奖、为什么不够获奖水平等等问题,评委们进行了认真的专业水准很高的讨论,有的甚至进行了反复深入的讨论。在对具体作品的研讨中,他们所发表的意见,很多涉及到新闻摄影的理论问题,例如:摄影师的镜头应当主要面向社会哪些群体,新闻摄影应当如何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新闻摄影同艺术摄影应否有所区别、有何根本区别,新闻摄影应当如何恰当地而不是过分地运用数码技术,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摄影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有的则是摄影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因此,本届评选也是理论色彩最浓的一次评选。建议记者朋友们对评委专家们在本届华赛上结合具体摄影作品所发表的意见加以梳理,传之世人。紧密结合实践的理论是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我想,这样的理论是吸引人的,是能给人有益的启示的。它们对于摄影理论、摄影事业的发展,对于图像文化、视觉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虚假是新闻摄影的宿敌。坚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华赛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深知,新闻摄影防假打假任重道远,必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业界与各界相结合。本届华赛评委为此做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对利用电脑软件对图片的色彩、影调等调节过度的作品如何处理进行了认真研讨,达成共识,认为对于因调节过度而影响了真实性的图片,艺术类图片的回答可以是“OK”,但是新闻类作品的回答则是毫不犹豫的“NO”。
华赛获奖作品公布之日,就是获奖作品公示开始之时。我们热忱欢迎业界朋友和社会各界朋友对这些获奖作品予以审察,发现有造假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华赛组委会提出来。
本届华赛得到上海市松江区政府、松江区委宣传部、松江社区党工委和松江新城建设发展公司的大力支持。在上海世博会即将举办的前夕,他们的工作极为繁忙,但是他们还是抽出人来,为华赛做了大量精心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使本届华赛得以顺利进行。我代表组委会向所有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华赛也得到新闻界的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组委会向所有报道华赛的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