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本报记者 梁丽娟
7月22日的天文奇观——日全食,对于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不少人希望能将这一奇观用相机永久珍藏。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总工程师姜晓军研究员接受了本报记者
的专访,为广大爱好者介绍了日全食的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
日全食拍摄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大视场摄影,这种拍摄只需普通相机和三脚架,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视直径只有0.5度,在画面中只占很小的面积,所以在拍摄日全食时,画面中除了太阳外,可以考虑多选择一些地景作为陪衬,如拍摄地周围的古建筑、古树木、天空中的云彩等等。另一种摄影方式是只拍摄太阳本身,而没有地景等陪衬景物。这是多数爱好者采用的拍摄方法,常用器材为数码相机、长焦镜头、增距镜、三脚架、快门线等。
日全食的拍摄重点内容有贝利珠和日冕。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当窄窄的弯月形的光边穿过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时,就变成一系列的小珠子,这些光斑称为“贝利珠”。贝利珠持续时间只有几秒钟,因此拍摄时最好把相机拍摄模式调至连拍挡。当太阳仅剩下很细一条边时,连按快门。日冕是太阳的最外层大气,亮度只有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亮度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在不使用特殊仪器的情况下,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能看到。日冕分为内冕和外冕,由于内、外冕的亮度相差巨大,拍摄二者必须采用不同曝光量,可以使用包围曝光拍摄。拍摄中,通常太阳直径占画面的边长不要超过1/5,如采用135全画幅相机可使用300-800mm的镜头,APS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可采用200-500mm的镜头。
日全食拍摄有多种创意表现,最经典的是“日食糖葫芦串像”。这是采用多次曝光或数码合成技术来实现的一种表现方法。拍摄时,需事先估测太阳运动轨迹,用三脚架固定机位。拍摄整个过程相机不能移动。最好使用广角镜头。如果运用多重曝光拍摄,还要严格计算每张的曝光量,防止过曝。
在整个日全食拍摄中,调焦是否准确决定了日全食特写拍摄的成败,现在的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利用日面的边缘进行自动对焦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如果使用焦段大于400mm的镜头或直接用望远镜拍摄,可借助太阳黑子或日面的边缘仔细调焦。如果用广角或中焦镜头直接拍摄大场景的日食风景照片,可将相机设定在手动对焦模式并直接将镜头的焦距设置在无限远上。除非使用特别长焦距的镜头或者拍摄特殊要求的画面,否则无需使用带自动跟踪装置的赤道仪,利用三脚架对准太阳即可。
此外,日全食拍摄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选择观测地点时应尽量远离街灯,防止天变黑后街灯等打开影响构图;折反望远镜使用偏置滤光片,全食阶段要重新调焦;选择稳固的三脚架,且不要升得过高;提前设置好相机的所有信息(如日期、精确的时间等);偏食摄影时,最好依赖点测光;太阳滤镜仅用于日偏食阶段,全食时勿忘取下。
最后,姜晓军提醒爱好者,无论是拍摄还是目视观测日食,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因为太阳的亮度极高,目视很短的时间就会灼伤视网膜,绝对不可以在没有采取正确的减光措施下,进行观测活动,目视和摄影时一定要使用专用的滤光片,如巴德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