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视觉传播高端论坛暨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小礼堂召开。本次会议的指导单位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媒体融合委员会、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摄影教育专业会员会主办,由中国新闻与纪实摄影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东校区摄影协会承办。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视觉传播领域的最新趋势与挑战,促进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摄影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分为三大单元,每个单元都紧密围绕视觉传播的核心议题展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第一单元“新闻摄影最前线”聚焦于新闻摄影的实践与创新,通过业界专家的主题演讲,指明了新闻摄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和新机遇。第二单元“媒体融合最深度”着眼于媒体融合的趋势与策略,探讨了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转型升级。第三单元“视觉技术最前沿”聚焦于视觉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人工智能、高性能存储、光影技术等新技术在影像创作中的应用与影响。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军庆书记在致辞中提到,将视觉传播高端论坛与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相结合是一次尝试与创新,并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杨小彦教授对本次高端论坛的学术主旨进行阐述,杨教授回顾了自己在视觉传播领域的探索及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视觉传播方面的发展。他指出学界应与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并表示此次会议要以业界为主体,坚持教育和社会相结合。
为表示对业界大力支持的感谢,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长期支持影像教学的单位颁发感谢信。全场合影后,论坛正式开始。
单元一:新闻摄影最前线
论坛的第一单元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龚彦方副教授主持,主题为“新闻摄影最前线”。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兰红光带来了题为《用思想驱动快门》的主题演讲。首先,他指出了思想高度对摄影记者的深远影响,并强调摄影记者应具备将照片“深化”的能力,即要在挖掘照片的思想性上狠下功夫。优秀的照片不仅仅依赖于拍摄技巧,更重要的是照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摄影记者需要深入思考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将其融入时代背景和历史叙事之中,努力使照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厚度。其次,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运用摄影语言体现深度思维,已经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问题,但无论媒体形态和传播形式如何变迁,内容始终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他提出,为创造内容价值,摄影记者不仅需要具备文字记者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技能,还应拥有超越文字记者的新闻敏感度、美学素养及哲学思考深度,不断提升运用摄影语言讲述图片故事的能力,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同时保持对职业的高度热爱。最后,他对在场的大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励他们要观察世界、端正态度、把握未来。
新华社摄影部主任记者曹灿在题为《IOPP视角下体育摄影新发展》演讲中介绍了目前国际新闻界在体育新闻方面的格局,解释了IOPP(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的职能权限以及所肩负的责任,并深刻揭示了国际体育新闻背后所展现的国际关系和文化输出形式。
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在题为《在看似无序中寻找有序》的演讲中以珠海航展的新闻摄影为例,解释了照片信息传递的三个层次,并表示新闻摄影应当深挖事件的新闻价值。他从自己处理突发新闻的七年经历中总结出宝贵经验,强调一定要离现场更近,对于新闻事件应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报道,全方位立体展现新闻事实。
最后一个环节为问答交流环节,三位主讲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基于实践经验分享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主讲老师们强调新闻摄影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决不能生产假照片。同时,新闻摄影不应局限于“技术至上”的观念,摄影记者应通过实践深化对新闻人物及事件的理解,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厚积薄发。此次问答环节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主讲老师们的回答从不同角度切入,兼具专业性和启发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单元二:媒体融合最深度
论坛的第二单元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艳红教授主持,主题为“媒体融合最深度”。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毕玉才带来了题为《媒体融合下半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报纸普及率降低,媒体融合变得日益重要。在中央的指导下,各地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纷纷建立,中国媒体融合十年来取得了斐然成就,但仍然有许多新挑战亟待解决。他强调我国主流媒体需要掌握话语权,构建起自己的平台与评价体系。以文字见长的传统媒体应加长长板,进一步巩固传统媒体优势,并向新媒体延伸,从而在“屏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日报社视觉中心副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徐小丹带来了题为《在AIGC背景下,中国日报视觉融合创新如何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主题演讲。她以丰富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应如何利用视觉传播的创新形式让版面、绘画、图片摄影等要素“动起来”,提高传播内容的故事性、生动性和亲近性。同时,她指出应利用AI模型、AR交互等技术,推动多形式融合创新,构建立体视觉表达效果。展望未来,她提出应当构建起自主可信的技术能力,探索AI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做好跨文化传播,弘扬中华文化。
南方日报社南方传媒研究院影像研究专员王景春在题为《唤醒记忆:“南方报业”1949-2024》演讲中分享了一九四九年以来,反映广州人民日常生活和中山大学历史变迁的珍贵高品质影像照片。他表示在数字化时代下,南方报业将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摄影报道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融合报道的实践与创新,激活历史影像在新时代的内涵。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视觉视频部总监田建明在题为《融媒视觉传播的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嘉兴日报“报纸+融媒”的发展模式,并指出AI工具使得媒体人足不出户便可生成生动有趣的影像产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南方都市报视频产品部负责人陈成效在题为《泛纪实语境下短视频的AI应用创新——以N视频创意产品为例》的演讲中从实操性的角度介绍了AIGC视频技术对纪实类短视频的有机介入,同时讨论与AI对话的技巧。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1级新闻系学生刘一菲带来了题为《3D摄影测量技术在乡村振兴融合纪录中的实践》的主题演讲。刘一菲同学展示了媒介融合野外实践中3D摄影测量组的项目成果,她所在团队推出的3D建模新闻作品《指尖上的凤庆》巧妙运用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有效保护了当地宝贵的茶文化遗产与传统民俗。
单元三:视觉技术最前沿
论坛的第三单元由南方日报社南方传媒研究院影像研究专员王景春主持,主题为“视觉技术最前沿”。
新华社研究院研究员黄晓勇在题为《AI与新闻摄影:实践、技术与理论进路》的汇报中从人工智能如何辅助摄影、人工智能在摄影领域的发展趋势、AI摄影的局限性与可能危害、生成式AI对摄影的冲击与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演讲。他探讨了技术驱动下影像媒介环境在生态和创作层面发生的变化,并在最后展望强竞争性新闻组织的体系和架构。
强氪公司运营总监、资深影视制作策划人钱晓勇带来了题为《AIGC的理解》的主题汇报。他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AIGC相关模型与模型系统构架等内容,并指出AIGC的前景广阔,会对影像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至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影视影像部门南区经理蔡国徽进行了题为《高性能存储在影视领域的应用》的主题汇报。
广东南光影视器材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赵泽宁呈现了题为《视觉传达中的光影技术魅力》的主题汇报。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影像信息产品部高级专员官钊民带来了题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佳能影像解题方程式》的主题汇报。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产品解决方案部叶礼牟进行了《影像行业中的前沿技术运用》这一主题的分享。
vivo影像校园营销高级总监唐圣做了《移动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这一主题的报告演讲。
摄影 | 钱彦岑 李思娴 郭可婧 罗浚桓(中山大学东校区摄影协会)
撰稿 | 唐雪纯 朱鸣谦
排版 | 张文彦
初审 | 毛静
审核 | 钟智锦
审定发布 | 郑军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