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游客在程阳永济风雨桥游览。据程阳八寨景区的负责人杨召宇介绍说,程阳永济风雨桥是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桥之一,它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景区内。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也是侗族文化中最生动和美丽的一面。程阳永济桥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相传当时由八寨的五十位长者组成“首士团”牵头,发动人们捐钱、捐木、捐粮、捐工,共同建造。
相传其中凿石、备料、砌墩用了四年,拉木、架梁用了三年,竖亭、盖瓦、装饰用了五年。前后共花去十二年时间,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建成。程阳永济桥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建造,两台三墩四孔,长77.76米,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5座桥亭建于墩台之上,与19间桥廊和谐连为一体,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浑然天成,体现了百越民族干栏建筑的特色,同时又兼具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工艺。在桥的正中有三个大字“永济桥”。这是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1965年10月在桂林调研时为它题的字。同时还留下一首诗,“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走在风雨桥之上,各位可以体会到,我们脚下踩着的木板非常沉稳。抬头向上,各种榫卯结构也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百年来的风霜。面对这样的建筑奇迹,我们必须为桥梁设计建造者的智慧喝彩,也要感谢侗族人民百年以来的细心呵护。从风雨桥浓厚的文化内涵内涵来看,风雨桥被侗族人认为是人们和前世今生沟通的“生命之桥”或“生命通道”,一般都建在侗寨的“水口”,也就是河流出侗寨的地方,既方便了对外交通,也希望能够把福气留在侗寨之中,因此它也被称之为”福桥”。当然,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是无以复加的,他们不仅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更会将风雨桥这样的建筑营造得光鲜亮丽,仿佛大山深处一朵美丽的鲜花,所以还会被称为“花桥”。三江县目前共保留下197座风雨桥,所以也有“世界楼桥之乡”的美誉。
这座风雨桥的建筑风格,侗族廊桥多数为平梁伸臂式木构廊桥,先在石墩上架设木梁,木梁上建华丽的桥屋。这座桥梁的美观大气,同样少不了桥上5座规模宏大、造型各异的桥亭衬托。它中间三座为4层宝塔式桥亭,桥头两座是殿式墩亭,可以说集侗族楼亭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桥亭顶上装有用红土烧制的葫芦,象征如意吉祥。桥盖采用青瓦白脊戗,形成黑白分明的横线分割,给人以庄重典雅的艺术美感。整座桥都是由杉木建造,这么重的木构建筑群,全靠底下“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支撑,桥墩则全部用巨大石砌成,每个桥墩宽2.5米、长8.2米,平面两端呈69°40’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力。独特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程阳永济风雨桥的保护是比较早的,在1982年2月就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同时,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发展特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之下,传统的侗族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种在发展中传承的模式,能够为风雨桥和侗族文化的复兴开创一片新的天地。(赵建伟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