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赵汗青】美国、日本在本土造民用无人机的计划都遭遇瓶颈。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的深圳除了有家喻户晓的大疆外,还有大量的中小型无人机企业在此造无人机。为何会这样?经采访得知,除了配套产业链完善外,高水平的工程师多也是一大原因。
在深圳某初创企业工作的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在他看来无人机是个智能硬件,是个非常系统的产品,制造这样的产品除了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外,也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来配合。美国的硅谷虽然也有大量工程师,但基本是互联网或者软件类型的人才。而深圳除了有很多软件工程师外,也可以招到很多资深的硬件工程师、甚至稀缺的算法层面的工程师。
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完成的,在经过校园的学习后,仍然需要到工作中去锻炼才能上手干活儿。他说,工程师从校园毕业后还需再培养3年以上,一般毕业5-7年后的工程师才比较有战斗力。大企业看中应届生的可塑性,可以将他们培养成自己需要的人才。但初创企业们往往负担不起这个成本、也担心所培养的人才离职,所以不爱招应届生。
是深圳的大企业们承担了这重要的一环。他介绍,以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大厂们每年从各个大学招聘来很多毕业生,大疆等企业还吸引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回流,这些毕业生经过大公司训练后有了更高水平。他们可能会离职、但往往不会离开深圳了,于是渗透到各个行业、带动了更多行业发展。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有从大疆电池部门出来的人创业,建立了一家做户外移动电源的企业EcoFlow正浩,“产品风格非常大疆”。
工程师也要分行业,像他们这样的创企,在深圳就可以直接招到很多资深的硬件工程师,他们来自各个大厂,比如很多手机方案的公司。这在别处就很难招到了。而他们的CTO(首席技术官)就来自TCL。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面对美国企业指望用“安全威胁”等话术来与中国无人机竞争的情况,美国“教父级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Vijay Kumar除了认为这很荒唐外,还提到大疆正在吸引顶尖的人才,他的一些优秀学生已经去了大疆。当时有业内人士人士评论,竞争的角力点实际在人才,而这更折射出一些美企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