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记录奋勇战“疫”的人们
王毓国 http://www.cnpressphoto.com 2020-02-26 17:53:47 来源:新华社
0

  摘要:历史的见证者!

  从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出现伊始,一直到现在,视界君的数十位同事一直坚守在抗疫、防疫的最前线: 无论是华南海鲜市场,还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无论是人流密集的机场、火车站,还是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他们一直在疫情发生、发展的现场,不断地发出关于疫情的最新报道。

  我在武汉,记录奋勇战“疫”的人们——新华社记者王毓国

  ↑ 2月6日,王毓国在武汉中医医院采访。

↑ 2月6日,王毓国在武汉中医医院采访。

  “毓国,做好准备,可能马上出发……”2月2日,我接到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兰红光的电话。

  在此之前,我志愿报名赴武汉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

  去年年底,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节前后,疫情愈加严重。我的两位同事才扬和李贺已于正月初三奔赴武汉支援前方报道。

  现在轮到我了!

  到达武汉,感受不寻常的寂静

  2月3日下午,在武汉前指总指挥刘刚同志的带领下,我们一行7人坐高铁到达武汉。

  坐上湖北分社接站的车,在空旷的城市干道上飞驰。车窗外,往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从火车站到宾馆,我见到的行驶汽车不超过5辆。城市静得仿佛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我们落脚在武昌区一家停业的宾馆里,当时这家宾馆只接待新华社前方报道组的记者编辑,为这群“不要命”的逆行新闻人提供住宿。

  采访专家,认清严峻形势

  2月4日,到达武汉第二天,前方指挥部就安排我与文字、视频记者一起专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采访。

  整个访谈,给我这个对疫情还不十分了解的人上了一堂风险课。王辰认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无法准确预测拐点。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尽快解决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 他提出赶紧建设“临时医院”,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方舟”的方舱医院。对王辰院士的专访一经播出,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之后两天,我采访了武汉中医医院、建设中的雷神山医院等。所见所闻,让我对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武汉,新冠肺炎患者人数之多,疫情之严重,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 2月5日,工人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施工。

↑ 2月5日,工人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施工。

  突发新闻,群众自发悼念李文亮

  2月7日凌晨,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新冠肺炎抢救无效离世。李文亮因2019年12月30日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群里说“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而受人关注。

  得知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前方指挥部迅速做出反应,安排人员盯守李文亮去世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当天下午我和同事才扬去中心医院采访,没有收获。到了晚上,不甘心的我又到中心医院“看看”,发现门诊大楼门口新出现了一排鲜花,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守候在旁边,继续等。果然,有不少市民先后来此献花并鞠躬。我在现场蹲守了2个多小时,看到约有20人前来悼念,其中有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来自重庆、无锡的市民。

  ↑ 2月7日晚,市民自发到武汉中心医院悼念李文亮医生。

↑ 2月7日晚,市民自发到武汉中心医院悼念李文亮医生。

  武汉城里的花店都停业了,这些鲜花从哪儿来?采访得知,他们是到离这里很远的地方买来鲜花献给李文亮医生的。

  偶遇默默“守厕人”

  人们关心:身在疫情严重的地区,武汉市民生活咋样?情绪如何?他们如何抗击疫情?这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前方记者几乎都会去采访这一块。

  我也不断跑社区以及公交、环卫等部门,追寻在基层顽强抗疫的身影,拍摄感人瞬间,报道他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2月15日,武汉市汉正街永宁社区的工作人员冒着风雪在街头进行防疫宣传。

↑2月15日,武汉市汉正街永宁社区的工作人员冒着风雪在街头进行防疫宣传。

  ↑2月11日,华润武钢总医院的医务人员坐上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疫情应急专车”后集体高呼“加油”,奔赴抗疫一线——方舱医院。武汉因疫情停止市内公共交通后,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承担起市内主要交通任务,负责接送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如商场、超市人员)上下班,另外也担负了医院、社区、商场、超市等单位部分物资运输任务。

↑2月11日,华润武钢总医院的医务人员坐上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疫情应急专车”后集体高呼“加油”,奔赴抗疫一线——方舱医院。武汉因疫情停止市内公共交通后,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承担起市内主要交通任务,负责接送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 (如商场、超市人员)上下班,另外也担负了医院、社区、商场、超市等单位部分物资运输任务。

  2月8日,我到大街采访环卫部门喷药消毒,偶然发现在街旁的公共厕所驻守着一位清洁工。疫情暴发,公共厕所是极危险的地方,但他坚持在这里清洁、消毒,冒着危险保护人们的健康。于是,我对他展开了采访,这位清洁工名叫苏启云,每天随时清洁、消毒厕所卫生,吃住在厕所旁的8平方米小屋,比较艰苦。他的坚守令我感动。

  ↑ 2月8日,苏启云在公厕内擦镜子。今年54岁的苏启云是武汉市众多“守厕人”中的一个。他负责武展东路公共厕所的保洁和消毒。

↑ 2月8日,苏启云在公厕内擦镜子。今年54岁的苏启云是武汉市众多“守厕人”中的一个。他负责武展东路公共厕所的保洁和消毒。

  据了解,像他这样一直坚守公共厕所无私奉献的员工在武汉有上千人。

  雨雪中,尾随抗疫大卡车

  2月15日清晨,武汉下起了雨雪。“飞雪迎春到”本应极为浪漫,但在疫情严重的武汉,人们如何在雨雪中抗疫呢?

  我拎起相机,闯入雨雪纷飞中……

  雨雪时大时小,打湿了我的衣裤,浑身感到阵阵发冷,但我停不下脚步,先后采访了警察执勤、环卫清洁、社区宣传、露天菜场等。

  后来,在街上偶遇一辆运货大卡车,车尾挂着横幅:成都和武汉人民共同抗疫。我判断这是成都捐献物资的车辆,于是与送我去采访的司机师傅商量:“尾随”这辆车,看它究竟在哪落脚。 大卡车带着我们几乎跑了大半个武汉城,最终在武汉大学停下了。

  经过询问得知,这是成都市成华区捐赠武汉10个单位的消毒液,其中有武汉大学一份。我拍摄了后勤员工卸货的画面。我的执着,让我没有丢掉这条有价值的新闻。其中尾随大卡车时拍摄的照片令我满意,寓意“ 雪中送炭”。

  ↑ 2月15日,风雪中,运送成都市成华区捐赠武汉消毒液的卡车在市区行驶。

↑ 2月15日,风雪中,运送成都市成华区捐赠武汉消毒液的卡车在市区行驶。

  在武汉采访,学会“保护自己”

  在武汉,大家马不停蹄地采访报道,而前方指挥部的领导总是不断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我们当中有人“中招”,那么,与他一起战斗的战友都要被隔离,战队将大幅减员,后果难以想象。

  为了不“害人害己”,每次出去采访前,我都做足准备: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去医院采访,还要穿上防护服。 采访回来,在房间门口先脱鞋,用酒精消毒鞋子,然后洗手,再脱下外衣外裤并进行消毒,接着用热水和肥皂洗手、洗脸、洗耳,其中切记,在净手之前,绝不抠嘴、抠鼻、揉眼。 此外,还要用酒精仔细擦洗摄影器材。还经常消毒房间地板。

  我和同事之间相互用电话联系,很少见面交谈。前方指挥部也减少了会议,避免人员聚集。

  进入“红区”,看见温馨一幕

  2月18日,阳光明媚,给武汉带来一丝春天的气息。

  三天前,前方指挥部决定:由我和视频记者许杨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红区”(“红区”是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对医护人员来说,这里是与病魔激烈搏斗的战场。为搞好这次报道,我们两次去医院对接,制定周密的报道计划和防护安排。

  18日这天,我们穿上两层防护服,戴上两层口罩和护目镜、遮尘罩,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我也把相机用塑料薄膜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镜头口。在专家赵建平教授和医生周莹带领下,穿过四道门,进入“红区”。

  眼前的一切,干净整洁,地板擦得油光锃亮,护士们有序忙碌着,气氛安静,不像危险四伏的重症区。

  周莹从护士那里得到信息:有一位患者当天出院,恰好这天是她的生日,医护人员准备给她送去礼物和祝福。于是,我们迅速来到病房。

  温馨的一幕出现了:赵教授带领医护人员给过生日的患者严女士送上礼物,并祝她生日快乐,之后,大家一起送严女士离开病房出院。走到门口,严女士转身给医护人员深深一鞠躬,感谢他们的辛劳付出。

  ↑严女士出院临别时向医护人员鞠躬致谢。

↑严女士出院临别时向医护人员鞠躬致谢。

  重症隔离区,见识“白衣天使”

  好不容易进入“红区”,尽管严密的防护穿戴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我奋力也要多挖掘一些题材。送走严女士,我们跟随赵建平教授进行查房。

  赵建平是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身先士卒,时常进入“红区”……

  赵教授一个病房一个病房地走,仔细询问患者的情况,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我则时不时与患者交谈几句,了解他们的生活、治疗情况。患者对疫情十分关心,每天必看电视新闻;几乎所有的患者每天都跟亲人通话;不少患者把听音乐作为放松心情辅助治疗的手段。

  我也看到,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在病房里穿梭忙碌,有的给患者输液、有的为患者打水、有的扶患者去做检查……周莹说,她的同事要穿戴这些装备在里面工作数个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

  ↑李佐凡与妻子、孩子视频通话,当孩子鼓励他“爸爸,加油!”时,他回答“爸爸一定加油。”

↑李佐凡与妻子、孩子视频通话,当孩子鼓励他“爸爸,加油!”时,他回答“爸爸一定加油。”

  当来到一个病房,赵教授指着一位患者对我说:“这是我的同事,叫李佐凡,是同济医院麻醉科的医生,他在给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时感染了病毒。”

  我随后与李佐凡攀谈起来,他言语不多,感情质朴,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痊愈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我对李佐凡说:“勇士,加油!

  在“红区”,目睹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我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些“白衣天使”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新冠肺炎重症病区的部分护士合影。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10东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有近60名护士。“最棒”“加油”“战士”“超美”……他们每天都会在一次性防护服上写下名字和祝福,激励自己和同伴。面对疫情,她们从容淡定、积极乐观,这些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

↑新冠肺炎重症病区的部分护士合影。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10东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有近60名护士。“最棒”“加油”“战士”“超美”……他们每天都会在一次性防护服上写下名字和祝福,激励自己和同伴。面对疫情,她们从容淡定、积极乐观,这些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

  后记

  按照湖北省的防疫规定,到过医院新冠肺炎重症区的人,要自觉执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因此,我当天晚上从“红区”回到宾馆就处于隔离状态了,不能出去采访不说,还要麻烦分社的同事送饭,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抗击疫情总攻的号令已经下达,战友们正在冲锋陷阵。我衷心祝愿他们能够记录下更多战“疫”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也盼望早日归队,去迎接胜利!

  ↑ 2月12日晚,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附近的高层建筑上打出“武汉必胜”等标语。

  来源:新华视界

  图文:王毓国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金英花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