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0年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粤澳两地在共建互利、协同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粤澳追梦家国情怀——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摄影展”17日在广州图书馆展览厅开展,通过摄影师们的镜头,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用影像聚焦“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本次展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担任指导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澳门摄影学会承办。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到12月27日。
展览通过公开征稿、重点作者约稿、专题组稿、专题拍摄等多种方式,共征集了7000多件作品,内容涉及粤澳两地尤其是澳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是近年来规模较大、覆盖面较广的一次稿件征集。最终选出350件作品参展,当中既有记录重大事件、标志工程等宏大题材,也有追溯澳门历史、聚焦日常民生、关注人文精神等微观视角。
展览通过纪实和艺术摄影作品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粤澳两地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彰显了深沉隽永的家国情怀,展示了粤澳共建的丰硕成果。其中的无人机航拍作品,更是以全新的角度展示了澳门全景风貌、横琴新区建设和港珠澳大桥等建筑的壮丽之姿,极具视觉冲击力。
展览以“源远情长、普天同庆、一国两制、粤澳合作、共享荣光”五个版块,用影像聚焦“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记者通览展览发现,五个版块以时间顺序串联。其中“普天同庆”这一版块,集中在澳门回归当日及前一天,内容极为丰富,大量摄影作品多角度、多地点、多层面地还原了那个重要历史时刻的宝贵瞬间,“点面结合”令整个展览更加张弛有度。
将系统性征集更多相关影像资料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旭告诉记者,中国的摄影史要从澳门说起:1844年,法国摄影师于勒.埃及尔在澳门氹仔口岸拍下了海水与渔船,这是所知有关中国的最早摄影图像。多年过去,摄影已经从专业摄影师的高成本工作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活动,展览中的许多作品,来自于“基层”,它们呈现出与专业摄影师有别的味道,记录下很多微小、自然、温暖的瞬间。
珠海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冯振伟也表示,他们考虑有系统、成规模地征集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摄影者有关澳门、珠海这20年来的影像资料。这些作品存量非常庞大,许多即使从摄影技术层面来说不是“好作品”,但信息量很大,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记者了解到,展览工作团队还派出专人前往澳门、珠海深挖反映澳门人文民生、市井街区、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图片,并在有关澳门的摄影资料、档案中搜集了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如广东公安文联摄影创作小分队前往珠澳口岸,对创新快速通关模式进行了专题拍摄,是粤澳通关便利化实现的最新展示。广东公安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叶正清说,从参展作品中,一方面可以看到高科技的引入,比如指纹、人脸识别等在提高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看到港珠澳大桥出境大厅两地合作检验、快速通关模式为来往人员带来的便利。通关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紧密的合作有力促进两地发展
20年来,粤澳两地合作紧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力促进了两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得到两地民众的高度认同。特别是近年来,粤澳两地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心携手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前行。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郭小宁说,粤澳两地地源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源远情长”版块以不多的几张历史照片,就把澳门与祖国内地同根同源的关系勾勒出来。现在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民生方面,两地的互动都越来越全面、密切。内地学生在澳门求学,澳门学子也来内地读书;很多澳门人在珠海买房居住,两地结亲的情况也不少。展览中的照片,其实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澳门摄影学会副理事长黄明辉说,现在两地间摄影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一般来说,来到澳门的内地摄影师,对澳门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感兴趣;人文同样也是澳门摄影师关注内地的焦点领域,除了他们比较熟悉的广东地区,远及云南、贵州等地的丰富的人文素材,也是很多人长期关注和拍摄的对象。很多摄影师还以自己的行动,为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郭敬文也表示,两地日益繁密的互动和交流,带来了彼此更深的了解。澳门是一座文化非常多元丰富的城市,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风景。最近澳门评选“澳门新八景”,当中的“桥牵三地”主要指的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壮观景象。“新八景”与1992年评选的“澳门八景”一道,既体现了澳门人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也表达了城市当代景观的发展。这些“坚守”和“变化”在展览中都有所体现。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配图:广东省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