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的一场车祸,让陆兴建的左手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彼时的陆兴建刚过而立之年,还没来得及在扬州大干一场,命运却先开起了玩笑。事业正值上升期的他一夜之间丢了手头所有工程,陆兴建不得不把团队解散,带着伤痛回了老家。
周围不少人都认定,陆兴建这辈子也就那样了。但没想到的是,转行进入农业的陆兴建,凭着“不撞南墙心不死”的拧劲,从自家的两亩地开始,硬是将自己折腾成了经营数百亩耕地的农场主。而他的耕地,还成为了镇上首片实现全程机械化农田。
从选种选苗,到飞防植保,再到收割烘干,无数个宵寝晨兴的日子里,陆兴建选择默默坚持,并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机械化作业流程。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镇上赫赫有名的专业飞手,飞防业务拓展至周边的数千亩农场。他说,飞防事业还可以再拱一拱!
三年踟蹰,两天上手
从接触植保无人机到真正入行,陆兴建酝酿了三年。
早在 2015 年,陆兴建便从农技培训课上了解到,相比起人工作业,无人机植保可以更明显地降低成本,还能实现人药分离。当时陆兴建便对植保无人机产生强烈兴趣,却一直只闻其名,未见真机。
“未来劳动力人口会越来越少,机器替代人力是大势所趋”。尽管陆兴建对农业器械颇有研究,但由于身体条件的特殊性,他最大的担忧是自己能否操作植保无人机。
2018 年作业季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陆兴建参与了当地农委会举办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让陆兴建惊喜的是,不到两天时间,他便掌握了植保无人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本来以为很难,但这个(植保无人机)相当智能,按照操作一步步进行就可以了。”
培训课程结束后,陆兴建购入了一台大疆 MG-1P,并尝试作业。他坦言第一次试飞时内心比较紧张,但没想到一飞就是一百多亩。这一亮眼的成绩让陆兴建对无人机植保有了信心。
只手擎天,植保先锋
采用飞防植保,陆兴建是吴桥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刚把 MG-1P 带回家时,大部分乡亲并不看好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一只手飞飞机就能把农药打透?大多数人还是很怀疑的。”陆兴建回想道。
为了解决这些疑虑,陆兴建每次作业时,都会邀请乡亲们前去观看与交流。MG-1P 一次又一次地划过吴桥镇的水稻田上空,乡亲们也慢慢走出了原本的种植思路,向陆兴建请教飞防植保的技巧。
在作业季,清晨四点天刚蒙蒙亮,陆兴建便开始配药,媳妇帮忙打点好装备,并放上车。拧开油门的那一瞬间,一天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大家都没注意我是个残疾人”。尽管只能单手操纵,陆兴建却依旧战绩斐然。在作业旺季,陆兴建一天能完成 400-500 亩田地的作业。冬春农闲之时,陆兴建则忙着上课充电:“什么草打什么药,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
拿到机器后的一个半月里,陆兴建作业了 8,000 亩。“九月初客户找我打了第一次药,结束后直接约我打第二次。”客户的认可让陆兴建的飞防事业渐渐传开名声,同村的两名乡亲也相继购入了植保无人机,与陆兴建一齐组建起了植保合作社。
方寸天地,大有可为
不到三个月时间里,陆兴建的植保队累计作业已接近 20,000 亩。
闲暇时间,陆兴建和其他飞手们会聚集在库房里,互相分享经验,探索知识,“最重要的是做好地块规划,自动模式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小小的空间内,飞手们碰撞着关于“未来”的火花。
意识到劳动人口逐年下降,未来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十八年来陆兴建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对于植保无人机,陆兴建认为人药分离的实现,让这一行业未来大有空间。
飞防行业方兴未艾,陆兴建和他的植保队已经准备好大干一场了。
·多光谱无人机成农业新神器,如何造福小农户?
·2024年第二十五届CHINA P&E圆满闭幕
·探索打开物性的超视觉影像
·新华社摄影记者凭什么拍得好看?
·昼夜清晰,用途广泛!揭秘大疆行业全新多光旗舰负载禅思H30系列
·索尼G大师镜头FE300mm F2.8 GM OSS发布
·尼康NIKKOR迎来90周年庆
·哈苏 XCD 4/28P|轻便中画幅广角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