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出生的马腾腾,从小就对公共交通有浓厚兴趣,2007年,当时还在上初一的他偶然从地上拾起的一张车票成了他第一个收藏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日子里,马腾腾只要一有时间就开始收集公交车票。为了能收集到有价值的车票且不耽误上课和实习,经常在早上5点起床前往6环外的废品回收站去“淘”车票,那里的老板和他很熟,每次在分拣的时候都会为他保留相关的车票。
除了自己捡车票和从废品回收站“淘”出车票,马腾腾也慢慢有了同样爱好的藏友群,收藏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这是马腾腾在翻看微信藏友展示的车票。
10年过去了,如今他收藏的车票约有10万张。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人,马腾腾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公交的变革如数家珍,而这些丰富的知识则全部来自他收藏的每一张车票以及为了了解车票背后的故事所查的无数资料。“这些车票其实也是咱北京城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北京公交发展前进的见证。”马腾腾说。
从1924年第一张有轨电车车票,到现在最先进的芯片公交卡,一张张车票记录着北京公交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出行需求和适应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北京公交做的一次次尝试和改革都在这些方寸之间得到体现和记录。
公共交通业务初遇新生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京市交通局将公共交通业务划出,组建北京市公共交通局。1980年8月开始,印有“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的新版车票开始使用,与旧版相比除了公司名称发生变化外,票面号组下还增加了“汽”字表明是公共汽车使用的。最高票价为当时郊区最长线路345路,全程6角5分。
据统计,北京公交截止到1984年底总计约3369辆,线路145条,客运量10.61亿人次。
“小公共”风靡一时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进城务工人员激增,乘车难问题凸显。“往里走有大座儿,差一位就走了啊!”售票员“挂”在车门上揽客的身影和这样熟悉的对白出现在80年代的北京街头。由于当时公交车与出租车价格过于悬殊,在1984年4月1日,运营方式介于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小公共汽车诞生,最早开通的线路是北京火车站——北海和动物园——颐和园两条线。
小公共汽车初期票价是5角起步,多乘一段加价5角(每公里1角)。到1993年初,北京的小公共线路发展到37条,初具规模。北京小公共发展到最高峰时有公有企业33家,线路499条,年客运量1.9亿人次。随后,在公交调价、刷卡打折等惠民政策下,到2007年底,“小公共”彻底退出了北京城区,仅在郊区保留部分小公共线路,从此,小公共时代宣告终结。
首次尝试无人售票线路
如今的北京公交基本都已经改成无人售票了,而北京公交首批7条无人售票线路是在1994年8月1日开始试运行,其中7路、49路、114路为单一票制2角,特1至特4路单一票价2元。
在车票方面,专用的无人售票车车票与有人售票车票区别在于由于是乘客投币后自取,票面不再有计数系统和站号,车票只保留了公司名称和面值两个元素,而车票上大大面积空余可以被用来印广告。
在1996年1月1日调价后,无人售票电汽车票价由2角涨到5角,双层车维持2元不变。这一阶段不同公司的车票印有不同的宣传语,颜色也是各不相同。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迎来最大的一次改组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在1998年6月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组,重组了第一至第七客运分公司和电车客运分公司,成立第一至第三保修分公司,管理层变成了总公司、客运分公司、车队三级管理。在1999年初,印有新公司名称的车票与乘客见面。其中第七客运分公司和电车客运分公司继承了曾经的“北京市电车公司”的车票样式。
熟悉北京公交的人一定会对曾经出现在路上的那些蓝色车身,乘坐舒适、票价昂贵的“7”字头“8”字头的公交车不会陌生。这就是当时让乘客“奢侈”出行的“空调车”,这样的车乘坐一次最便宜也要2元,而当时的市区学生月票才不过10元钱。
1999年6月18日,北京公共交通总公司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本着让乘客舒适出行的愿望,发起成立了北京巴士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巴士公交的出现是公交市场化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下公共交通领域最大的一次探索,到2000年,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巴士公司就发展到5个分公司、2600余运营车辆、1200多公里行驶里程。巴士公司的出现,可以说在当时不仅方便了北京很多地方的市民出行,更是迎合了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7600多万元。
北京公交票价的“世纪之调”
北京公交在千禧年之前进行了票价的“世纪之调”,在1999年12月10日,北京市调整后的公交车票价为:市区线路(200路以下)为单一票制1元。市郊线路(300-599路)为“12、5、5”票制。夜班车统一定价2元。“6”“7”“特”字头路线采用10公里内1元,每增加10公里增加1元的票制。
“世纪之调”前后,北京公交票价从5角、8角、1元1角、1元4角变成了1元、1元5角、2元、2元5角等便于找零的面值。同时,此次调价之后,不同分公司的车票都用了自己的专属颜色,北京公交车票在五颜六色中迎来了千禧年。
告别小窄票
2005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而印有新公司名称的“小窄条”车票也成了最后一版小窄条车票。
北京的小窄条车票自1958年开始使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在几代北京人眼中,这种小窄票仿佛才是公交车票该有的样子。
长途汽车公共交通业务也同时得到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外,长途汽车也得到了发展。1976年1月,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重新成立,在公司成立之初长途车票经历了一段三票混用的时期。直到1984年北京长途汽车定时车票再次改版,票面增加了副劵部分,副劵包括票价、票号、日期等信息。车票名称由“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定时)客票”变为“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客票)”。这个版本的车票经历了1988年和1996年两次票价调整,面值不断增大,但车票格式未变。在1998年体制改革后北京的长途车票在1999年逐渐改版成北京市公共交通客票。在2001年6月,八方达长途巴士客运有限公司成立后,大部分长途客运线路被划归到八方达公司运营,旧版车票逐渐被八方达公司车票取代,到2003年,旧版长途汽车车票停用。
多种运营方式并存 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的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初上市,开启了北京公交市场化的进程。同年7月,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共同组建北京八方达长途巴士客运有限公司,自此,白绿涂装的“9”字头八方达公交车出现在京郊的线路上。这个时候普通车票价1元起价,空调车2元起价。
随着时代发展,2004年5月,北京八方达巴士长途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八方达客运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月,八方达统一了北京郊区客运市场。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导致八方达盈利有限的原因主要是2007年开始的票制改革,由于票价折扣不同,对八方达公司有了不小的影响。直到2008年 1月,八方达公司线路票价折扣与市区线路统一。
“下岗工人再就业”催生股份制城市公交客运企业
1999年,在北京的街头出现了一种亮黄色的新车,在车的侧面都写着“运通客运”的红色字样,这就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第一家社会兴办的股份制城市公交客运企业——运通公交。
在运通公司成立的年代,“下岗工人再就业”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运通成立时就向社会宣布公司将主要吸纳下岗职工,在公司成立前5年安排了2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运通公交最初的票制是6公里以内起价1元。每增加5公里加价1元。后也分空调车与非空调车。
运通公司初期发展缓慢,转机在2001年出现。同年成立的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接手运通,市民熟悉的黄色公交变成了红白色的新车,“运通客运”变成了“祥龙公交”。但线路编号依旧采用“运通”开头。票价方面,经历了从早期的12公里1元起价发展到2014年的10公里2元起价等不同阶段。如今,祥龙公交已经发展成29条线路,年客运量2.5亿人次。
快速公交线路应运而生
2004年12月25日,北京第一条BRT(快速公交线路)正式开通,从前门到木樨园单程只需要12分钟。2005年12月30日,该线路南延至德茂庄,全长16公里共17站,单程约37分钟,票价2元。在2007年统一成票价1元。
快速公交的车票早期采用的是铜版纸印刷,图案为前门箭楼,这张票见证了中国第一条快速公交的建成使用,非常具有纪念意义。从2007年8月8日起,快速公交1线开始采用与其他客运公司相同的车票样式,颜色为紫红色。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乘车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现金了,大部分人都是轻轻一刷手中的卡片就可以方便的乘车缴费,这种卡片的全称叫做“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早在1999年,北京公交IC卡就在605路公交车上进行试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从早期的办卡使用不方便,到现在的几乎人手一张,从M1芯片卡到CPU卡,以及2013年开始推出的NFC手机一卡通,再到现在的手机APP支付等,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市民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旅游公交助推北京旅游发展
改革开放让北京旅游市场真正的繁荣,1979年1月1日,经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批准,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汽车队成立,并于同年8月1日更名为北京市旅游汽车公司,主要负责旅游团队的交通接待工作,“旅游”二字开始出现在交通行业的公司名称之中。当时北京市旅游汽车公司所使用的车票设计印制精美,每张车票上都有天坛、长城等旅游景点的图片。
随后,北京的旅游公交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红极一时的“一日五游”旅游专线,到20世纪90年代,票价从最早的6至8.5元涨到了15元。1995年,为了整治“一日五游”市场混乱的情况,北京公交总公司开通了游1至游5专线车。随后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专线市场,公交总公司做了一系列的整改调整,到了2005年,由七家公司共同成立的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规范了北京的旅游公交线路。
商务班车解决上班族通勤难题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通勤已经成为上班族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让上班族安心出行,北京公交先后推出了多种经济型的解决方案。在2011年3月开通了社区通勤快车,单程20公里内6元,每增加5公里增加2元。2013年9月商务班车首发,票价为20公里内8元,每增加5公里增加3元。2015年8月北京开通了首批10条快速直达专线,票价单程5至20元不等,刷卡3至10元,而到了2016年10月,快速直达专线已经达到了140条。
其他票种的并行发展
在公交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月票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月票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市区月票(市工、市学)、郊区月票(通工、通学)、公用月票、地铁公交联合月票等。从1925年4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北京公交月票陪伴市民走过了80余载的岁月,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北京月票又经历了从纸质月票卡到IC卡的发展变迁。而自2007年12月起所有种类的IC卡月票票卡全部转变成普通公交卡进行使用。
在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票中还出现过很多的纪念车票,北京公交第一套纪念车票发行于2008年7月31日,为了纪念快速公交2号线和3号线开通。此后,每逢遇到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公交系统都会发布相关的纪念车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建国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北京公交自己的一些重要节点等都会发行相关的纪念车票。
10多年的时间,十几万张车票的收藏,这一张张的车票就是马腾腾这个90后年轻收藏家的一本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教材。
“虽然很多内容没有亲历,但是我自己收藏车票这么些年,从一张张车票中了解到太多关于改革开放的知识,现在我把这些知识汇集成书了,希望更多我的同龄人或者比我还小的人可以通过这些车票了解到我们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马腾腾这样说。2017年马腾腾主编的《北京公交车票史话》出版发行,为北京公交的发展史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图/文中国网 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