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下晾晒在纸模上的傣纸,干燥后需用口面平滑的工具进行压平抛光。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历时800余年的傣纸工艺,源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混镇曼召村,因取代贝叶经抄写经文用于礼佛而相传至今。制纸过程以环保为主,通过反复制取纯天然构树树皮,经敲打成纤维后全手工制成。傣纸有着坚韧、耐用、抗腐蚀、防潮、无污染等优点,亦为普洱茶的传统包装。
分布于村子周围的构树。构树普遍生长于南北各地,因其生长力旺盛、繁殖茁壮、适应力强,成为低海拔区域的先驱植物,其果实可以食用,鲜叶可以饲喂牲口,树皮是傣纸的原材料。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搅拌纸浆的瞬间。经过充分的搅拌,构树皮纤维充分分解均匀散布在水中。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平静的水面,倒映出手拿滤网的村民,和清澈透亮的蓝天。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滤网铺下后,年老的妇人在用手将水中的纸浆拍打均匀。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捞纸的瞬间。晶莹剔透的水帘,不含杂质。环境友好的制作工艺,几乎无污染的制作。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瞬间被纱网滤出的纸浆,湿润的纤维清晰可见。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搬运傣纸去晾晒的新妇,眼神与表情透露着希望与喜悦。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铺满傣纸纤维的滤网整齐地排列在阳光能铺洒到的地方,成为村子里一道风景。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傣纸的晾晒场也成了孩子们嬉戏的乐园,透过傣纸柔和的光线映照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真诚的脸。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收纸。夕阳西下,最后一轮的晒纸结束,阳光晴好的日子,每人每天可以做500张。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揭纸。所有程序结束后,一张沉稳厚重的成品纸就诞生了。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傣纸做成的灯笼。傣纸的发展由最早的单纯为抄写经文衍生出新的用途,纸张也不再只是净面单色,聪明的傣族人民在造纸的过程中通过添加花瓣、变动纤维来造出有花纹的纸张。劳动者的智慧通过这个精致的灯笼传递出来。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现代生活中,在自然和城市文化生活的启发下,傣纸有了新的生命力。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城市中,人们赋予了傣纸新的生命力。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手作结合的作品。原始古老的技艺,让欧珀莱产生了循环与健康的共鸣,呼唤着对肌肤本源的纯净天然之美的留意。图片提供:稀捍行动
在手作心灵疗愈师的带领下,大家探寻手工傣纸背后凝聚的自然生态循环之美。图片提供:稀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