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9岁的陈伟被转移到救援官兵搭建的帐篷。
“四百米障碍跑,2分8秒,陈伟打破了这一周的训练记录,斩获集训队最佳成绩,大家为他鼓掌。”5月5日,青年节刚过,陈伟就获得“军事训练标兵”荣誉锦旗。
训练场上,他持枪过障碍,每个动作都干净利索、一气呵成,赢得了参训战友们满堂喝彩。
如今,陈伟已是一名优秀的高原武警战士。但在10年前,他只是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担惊受怕的儿童。
2008年,陈伟还是青川县东河口镇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发生地震时,他正在教室上课。顷刻间,泥巴垒砌的教室突然剧烈摇晃垮塌,屋顶瓦片不停坠落,老远就能听到山谷飞石撞击出的巨大声音,漫天灰尘。
“同学们,快跑!”突然听见老师这句话,呆若木鸡的他和班里其余11名同学全部飞似地跑出教室,幸免躲过了这一劫。
地震没过几分钟,同在一所学校读六年级的姐姐找到陈伟,两姐弟紧紧抱在一起。姐姐帮他擦了擦眼泪,告诉他:“你是小男子汉,哭花了脸就不帅了。”
地震后,镇上大多房屋被夷为平地,很多人在空地上悲伤痛哭,都惊慌失措,不知道做什么好。
“当时我和同学刚好跑出教室,教学楼瞬间坍塌,随处可见教科书、作业本和学习文具。”这一幕,给陈伟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今提起,眼泪依然会打湿他的眼眶。
陈伟的家距学校有20多公里路程。地震发生后,幼小的陈伟并不知道家里已发生的一切。
震后第二天,镇上突然传来呼喊:“解放军和武警救援官兵来了,武警官兵打通了进镇的道路,我们看到希望了,终于有救了……”
救援官兵进入东河口镇后,陈伟和同学被转移到了官兵们搭建的帐篷内。帐篷外插着一面鲜红的“武警救援”队旗,高高飘扬在天空。
“孩子,见到你们没事叔叔真高兴,但是你们的父母……已经……已经远离我们而去……”陈伟的二叔几度哽咽才把事情说清楚。一周之后,当陈伟得知这个消息时,9岁的他瞬间感觉天塌了下来。
幼小的心灵受到惊吓后,陈伟一直不愿走出帐篷,害怕再次看到地震时的场景,于是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那些天,各大电视媒体直播救援官兵挺进灾区救援的画面,有官兵徒手刨废墟救人的,有驾驶着挖掘机冒着地震危险打通灾区道路的……那是他第一次看到武警官兵开着救援机械参与救援,于是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恢复重建后,陈伟被送到成都双流县棠湖小学上学,政府为其免除了所有费用,但失去双亲的悲痛在他心里始终挥之不去。党和国家对地震灾区孤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重新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2016年的一个夏天,正在读高三的陈伟看到校园内张贴的征兵海报时,脑海里浮现出了当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画面,便在心中埋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毅然报名当兵。
“当我戴上大红花,踏上去边疆的征程时,我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军人而感到无比自豪。如果父母还在人世,他们也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只可惜……”陈伟回忆起当兵离家时的情景,禁不住掉下了几滴热泪。
在一堂队史课上,队里组织新战士参观了史馆,呈现在眼前的一幅幅服务国防、抢险救援的图片,一段段振奋人心的视频画面,尤其是看到那张官兵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的图片时,顿时勾起了陈伟亲身经历的往事,他久久驻足在那。
听了讲解员的讲解,陈伟才知道自己所在这支部队是一支光荣的部队,曾修建了中巴公路、参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赴尼泊尔救援等大型救援任务上百次,还实现了川藏、新藏“两线”道路全年无断通的奇迹,有着显赫的战功……
陈伟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想起汶川大地震后四处飘扬的救援旗帜,一股劲从心底升起。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要成为服务国防、抢险救援的英雄。”
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陈伟铆足了训练劲,训练成绩也一路刷新。
在工作中,陈伟兢兢业业、积极主动,5次参与了进藏车辆事故救援,渐渐实现了一名军人的梦想。因工作表现出色,他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还是上等兵的他在4月份向所在中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人们都说高原高,人们都说高原险。可对陈伟来说,汶川地震所带来的精神伤痛都已经挺过去了,高原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卫国戍边的孤独感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今,陈伟不但是中队的“军事训练标兵”,还是“养护施工能手”。在经历了高原恶劣条件的锤炼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老高原”。
当笔者问他未来打算时,正在参加预提士官集训的陈伟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帮助,如今我也成为部队这个光荣集体中的一员,我要像红柳一样,深深地把根扎在高原,守护进出藏人民群众的平安……(陆文凯)
地震后,救援官兵送给孤儿玩具。
地震后,救援官兵走进帐篷看望安抚孤儿。
陈伟(左)入伍时和战友的合影。
陈伟走进史馆了解支队历史。
刻苦训练,不断练就过硬素质。
苦练军事技能,争取早日成为标兵。
陈伟和姐姐视频连线,讲述军营成长故事。
陈伟和战友们养管的新藏公路库地达坂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