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十年第二站:重返震中映秀 带着希望用力前行
 http://www.cnpressphoto.com 2018-05-10 11:54:58 来源:新华报业网
0

  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交汇点讯十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大地蒙上了一抹悲伤的颜色。位于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更是满目疮痍,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十年前,大地在这里撕裂;十年后,这里还好吗?5月8日,交汇点记者随同“‘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团”走近映秀,与这座小镇面对面,更与那场劫难的亲历者以及参与映秀重生的人们面对面。

  小山村有了新生计

  渔子溪村的芍药花海。

  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马道辉说,十年前的那场地震,几乎摧毁了村里所有的房屋,村里50人不幸遇难。震后,村里重建房屋,他指着掩映在一片芍药花海里的两层楼房说,这样的房子村里有188栋。

  渔子溪村目前有820人,震前810多人。现在村里种植了100亩药用芍药,这已成为村集体的一个支柱产业。“我们计划把村里所有能够耕种的平地都用来种芍药,下半年再种植100亩,既可以药用,也可供观赏。芍药有香味又很好看,作为鲜切花销售深受市场欢迎。”马道辉说,村里的定位是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一批两层楼的院落马上要打造成为有特色的民宿,“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映秀镇考察,提出映秀要建成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总书记要求,我们还准备把村里打造成为开放式的培训基地”。

  连华玉

  渔子溪村居民连华玉是土生土长的映秀人,现在她和丈夫住在震后新修的二层小楼里。“震后和爱人孩子住了一年的板房,后来又转移到牛毛毡房里过了2009年的春节才搬进来。房子是90平米的轻钢结构,8级抗震,9度设防,可结实呢!”她笑盈盈地告诉记者,家里已经交了2万元的房款,只要再补缴上1.3万元,房子就能真正属于自己。

  在映秀生活了38年,连华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她告诉记者,地震前,当地人主要以从事种植、养殖业谋生,震后的这几年,村里兴办起了第三产业,餐饮、旅游、观光样样来。她和村上其他六户人家合开的“农家乐”项目已经准备就绪,今年夏天就可以正式营业。

  连华玉和邻居合开的“渔家大院”。

  为什么会想到做“农家乐”?连华玉表示,政府和各级部门为村里人求发展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比如给老年人办的养老保险,现在我母亲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有1200元左右,这大大减轻了家里的压力,我们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聊起当年地震,连华玉也是历历在目。“整个映秀镇子全部被夷为平地,房屋、基础设施也完全被毁。村里遇难40多人,一半以上的在校学生遇难。这里面,映秀小学的伤亡最严重。”看得出来,她并不愿意过多谈及悲伤的过去,“真的太惨了,没有人愿意去回想这些。”

  连华玉告诉记者,现在的映秀镇已经成了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人们通过到映秀走访游历,了解十年前抗震救灾的历史,更能体会生命和亲情的可贵。”

  和记者的告别的时候,连华玉不停地说着“谢谢”,她说,因为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倾囊相助,映秀和汶川才能从震区脱胎换骨,变成今天的模样。羌族的红色袍服把连华玉的脸映得红扑扑的,这种或许就是“幸福”的颜色吧。

  一壶好茶,一份恬适的心情

  “茶祥子”茶坊。

  一方木桌,一壶藏茶,室外细雨绵绵,室内茶气氤氲。有人说,在映秀镇淡雅古朴的“茶祥子”茶坊中品茶,可以感受到历经生死后的平静祥和。而这样的感觉,记者也体会到了。

  “在温情的映秀小镇生活、工作六年了,每每凝望跨越发展了50年的映秀镇,深感国家为民拔苦离难的决心和爱,感激社会各界倾心帮扶之慈,我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想用我们四川人活泼、乐活、勤劳的天性,还社会一片好茶叶,煮上一壶好茶,让来到映秀的您有一份恬适的心情。”5月4日这一天,“茶祥子”茶坊老板、西路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维明在微信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茶坊老板蒋维明。

  面对记者,他则做了这样的开场白:“我是一个简单快乐但是非常专业的制茶人,我还有一个艺名‘茶祥子’,这个名字在映秀已经成了地名。”

  “茶祥子”在当地耳熟能详,是因为它的名气:2015年中华文化促进会举办“万里千年文明交融·2015重走丝绸之路”大型国际文化交流体验活动,途经哈萨克斯坦、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11个国家,“大土司”黑茶是唯一代表中国黑茶的品牌。

  今年2月12日,在映秀镇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光临了“茶祥子”。“润心的传统工艺,大土司黑茶做得很有文化。”习总书记对这款借着“一带一路”东风走向世界的民族茶品牌赞誉有加。总书记勉励蒋维明要精益求精、创造名牌,这让他受到了莫大激励。

  汶川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茶文化底蕴深厚。“我与当地老乡唇齿相依,老乡上高山采茶,我负责制茶,保证为市场提供安全的茶。现在搞乡村振兴,老百姓要致富,这是一条途径。农村妇女通过采茶增加家庭收入,也促进了家庭地位平等。我在这里呆了6年,365天只在大年三十给自己放假6个小时。我和老乡们一起自立自强。”

  “十年了,汶川站起来了!”蒋维明感叹,当地人民很坚韧,“每天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看着镇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上学,他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就很打动我”。

  网红店老板也是有故事的人

  “茶祥子”火了,同在映秀的杨云刚家的博爱村饭店也成了“网红”。

  2月12日,习总书记也来到了博爱村饭店。“当时习总书记来看望我们,总书记在店里亲自尝试了炸酥肉,这之后店里的酥肉就改名叫‘幸福酥肉’;当时总书记还推了店里的磨,边磨边说,‘越磨越带劲’,所以我们现在卖的豆花就叫‘带劲豆花’。现在的生活也过得真带劲了!”杨云刚不无激动地回忆说,总书记还问他一年收入如何,“我说,生意一天天红火,一年家庭纯收入15万。总书记听后,又握了握我的手”。

  杨云刚

  今年53岁的杨云刚是不幸的——特大地震后,家里的房子倒了,他本人也因原工作单位搬迁失业,全家丧失了主要经济来源;地震后第二年,映秀又遭遇泥石流灾害,杨云刚的老母亲不幸被泥石流冲走,家园再次被毁。

  但杨云刚又是幸运的——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帮助下,他重获家园并找到了谋生之道。灾后重建完成后,杨云刚更是瞄准映秀旅游业和培训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选择自主创业,于2012年6月开办起经营面积220平方米的博爱新村饭店,主打映秀的农家特色菜品,一年能接待1.5万人次左右的游客。

  美好生活得来不易,杨云刚的话语中也充满感恩。“现在住的房子是广东东莞援建的,修得这么漂亮,他们真是我们的恩人!每一位来映秀的客人,关心和牵挂映秀的人,我们都要感谢你们!”

  杨云刚家饭店的招牌菜“幸福酥肉”。

  现在,游客来到博爱村饭店,必定会点“幸福酥肉”和“带劲豆花”两道菜,有时候吃了酥肉还要带走,或者留下电话,要求杨云刚快递,“酥肉一天能卖上四五十斤,每天炸,忙得很”。习总书记使用过的磨,已经扎上了红绸带,成为店里抢眼的“招牌”,“客人来了,都要摸一摸、照照相。它已经成了‘传家宝’!”

  314个映秀娃有了新“家”

  对映秀小学的副校长叶尚敏来说,眼睁睁看着学校教学楼崩塌,学生被巨石掩埋,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酷刑”。

  “12秒的时间,教学楼、综合楼、学生住宿楼、教师住宿楼,全部垮塌。那场地震给映秀小学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叶尚敏正带着一个班的孩子在操场上体育课。她只记得突然间就是漫天的飞沙走石,还有进出了无数遍的教学楼,像狂风中的大树一样,极不规则地扭曲,然后轰然倒下。

  据叶尚敏回忆,在铺天盖地的黑暗过后,老师们开始自发地寻找幸存的学生,再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清点了完人数,又再次冲进废墟,抢救其他的学生和老师。在没有任何外援的那一刻,叶尚敏和其他老师一共从废墟里救出了50多名学生师生,但依然有一些人在被救出之后还是渐渐停止了心跳,也有一些人因条件所限,无法施救,眼睁睁看着生命的逝去……

  在这场地震中,映秀小学失去了227个孩子、20位老师。交谈过程中,叶尚敏一直很努力地压抑悲伤,但眼泪终究还是禁不住地流下来。她示意记者去看展示墙上学校震前的照片,“虽然之前学校面积不大,但孩子们和老师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非常快乐。就在地震前一周,学校还组织过一次红歌会比赛,学生和老师同台竞技,特别热闹。但这些照片是我们留存下来的唯一的照片,他们中很多人的笑脸永远都不能再看到了。”

  十年前地震之后刚复课,映小只有140多名孩子返校报到。后来由深圳证劵界捐资3000万元重建新校园,随后,大量出生于2008年的“地震宝宝”入学就读,目前,学生总人数已有314名。

  “2009年6月开工,2011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虽然只有短短7年时间,但映秀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稳居汶川县的前三名。”叶尚敏骄傲地说。

  据她介绍,现在学校对学生加强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教学楼楼顶安装了地震终端预警系统,一有地震就会马上预警。上课时、就寝、开大会遇到地震,都有一对一的应急方案。每学期还会定期举行地震演练,有时不预先告知老师和孩子,看他们如何反应,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重新进行培训。

  新建的映秀小学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6577平方米。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让这里11个班级的314名学生和40名教职工有了新的家。学校教学楼的楼顶上竖起了十个大字:“大爱映春秋,生命秀风采”。就像你我见过的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学校一样,教室窗明几净,孩子们一个个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腰杆挺得笔直笔直,充满稚气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不息。好像这里是一个从来都没受过伤的地方,每个人都带着希望用力地前行。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郝魁府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