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邦是新华社广西分社摄影记者。他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扎根农村,经常宿农家,睡教室,跋山涉水,风雨兼程,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美誉。他长期深入贫困山区村屯,聚焦八桂大地脱贫攻坚进程,每年拍摄新闻图片近10万张,无人机更是成为他采访中的“利器”,敬业精神受到赞誉。
航拍只是黄孝邦的一个维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扎根乡村的“机长”!
黄孝邦使用无人机工作照
Q:还记得第一次使用无人机航拍的情景吗?
H:最早使用无人机航拍是2015年6月。当时是我购买无人机的第一天,刚刚激活飞机,还没来得及试飞就接到分社抗洪报道指令,提着无人机就赶赴现场。在洪灾现场,我找到一块狭小的空地,就冒着小雨将无人机直升到头顶200米的高空,不敢做任何方向的飞行,慌乱中按了几次快门就将飞机降落收回。
Q:使用最多的是什么型号的无人机?
H:精灵系列的精灵3和精灵4。
Q:航拍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险情?
H:遇到很多险情。2015年7月份,有一次因贪图拍美景,在无人机多次提醒返航后仍继续飞行。结果精灵3因电量不足,在距离我2000米处开始从五百米的高空强制降落。当时还是新手,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以为此时已无法控制飞机,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去两公里外的地方寻找。迅速冷静后,控制飞机全速往回飞,飞机就这样在强制降落的同时往回飞,到我跟前降落时只有8%的电量。这种情况在我以后的飞行中很常见,熟悉了无人机性能后,这个不算是险情。
两年的两三千次的飞行,遇到过诸如险些撞山、飞机完全失控自主返航、强逆风无法直线返航、飞行途中遇雨、老鹰干扰等等险情。当然,也曾炸机。
Q:现在你的发稿照片里,航拍照片占多大的比例?
H:30%-40%。
Q:在广西航拍,有什么特点?
H:在广西农村飞,约束少,干扰少,更安全,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Q:你经常深入乡间采访,跋山涉水,携带无人机是不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H:现在携带的设备确实更多了,但无人机不可或缺。比起现在各种新媒体设备,携带无人机不算什么负担。
部分作品展示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2016年9月4日摄)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大道旁的西津村菜园(2016年2月12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的一块“龙卷地”(2017年3月24日摄)
汽车在紫荆花盛开的广西柳州市学院路上行驶(2017年4月12日摄)。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程阳八寨(2016年5月7日摄)
动车在广西宾阳县古辣镇的稻田间驶过(2016年10月15日摄)。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香蕉园(2016年4月3日摄)
广西钦州市郊区的虾塘(2015年10月21日摄)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奔跑(2016年6月22日摄)。
广西东兰县武篆镇江平村山中小平原的稻田,月亮河蜿蜒田间,宛如世外桃源(2016年4月13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平村的扶贫公路(2016年10月23日摄)
·多光谱无人机成农业新神器,如何造福小农户?
·2024年第二十五届CHINA P&E圆满闭幕
·探索打开物性的超视觉影像
·新华社摄影记者凭什么拍得好看?
·昼夜清晰,用途广泛!揭秘大疆行业全新多光旗舰负载禅思H30系列
·索尼G大师镜头FE300mm F2.8 GM OSS发布
·尼康NIKKOR迎来90周年庆
·哈苏 XCD 4/28P|轻便中画幅广角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