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镜片的结构及原理
在以往的光学结构中,如何能够更好地控制短波长的蓝色光光路,使之与其他波长光线汇聚于一点,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难题。佳能通过不断研发,最终开发出了能够大幅改变蓝色光光路的BR光学元件(蓝色光谱折射光学元件),找到了一种能够更好地应对轴向色像差的新方法。
通过下方左侧的示意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单纯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组合下,虽然使红、绿光波的光线汇聚于一点,但短波长的蓝色光却因没能获得足够的折射率,未能与其他波长的光聚焦于一点,出现了轴向色像差,最终导致成像的边缘产生了色晕。右侧示意图中,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中加入了BR光学元件(蓝色光谱折射光学元件),得益于其对蓝色光波的异常分散特性,蓝色光与红、绿光线汇聚于一点,从而有效补偿了轴向色像差,使成像清晰锐利。
BR镜片带来清晰锐利的图像效果
BR镜片解决了传统光学材料自身特性的一些局限,从而使以往光学结构中可能残留的轴向色像差得到大幅补偿。即使使用大光圈拍摄时,画面中被摄体边缘易出现的色晕也能得到有效抑制,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提升画质的镜头光学结构
上一代产品佳能EF 35mm f/1.4L USM凭借其高画质,多年来一直都受到用户的肯定。凭借佳能对更高画质的追求,新的EF 35mm f/1.4L II USM在设计中导入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实现了画质的大幅提升。EF 35mm f/1.4L II USM采用了11组、14片镜头光学结构,第一片镜片采用了SWC亚波长结构镀膜,使其具有良好的防反射效果,从而有效抑制眩光和鬼影的产生。此外,镜头中应用了BR镜片、1枚研磨非球面镜片与1枚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以及1枚UD(超低色散)镜片,令画面中心到边缘部都具有稳定的高画质,从最大光圈起,镜头的细节成像就很精致,轮廓清晰。不仅如此,镜头有效抑制了径向光晕的产生,大光圈下可得到良好的点光源效果。
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镜头光学结构图
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镜头MTF曲线图
满足专业用户需求的操作性与耐久性设计
通过对镜头机械性能的不断改进,EF 35mm f/1.4L II USM实现了镜头耐久性的提升,满足严苛环境下的拍摄需求。此外,镜头卡口、开关和对焦环等多处应用了防尘防水滴结构1。同时,镜头的前后端镜片外侧均覆有防污氟镀膜,防污氟镀膜具有优秀的憎水憎油污性能,易于保持镜片的清洁。
EF 35mm f/1.4L II USM镜头搭载了9片叶片的EMD电磁驱动光圈,对背景画面中的点光源,可获得近乎圆形的美丽虚化效果,特别是在使用f/1.4大光圈拍摄时,可获得迷人、柔和的背景虚化效果,令拍摄主体更为突出,同时也更利于在暗光线环境下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此外,EF 35mm f/1.4L II USM的最近对焦距离约为0.28米,放大倍率约为0.21倍,配合圆形光圈,近拍时能拍出漂亮的背景虚化效果,拓展了拍摄领域。
EF 35mm f/1.4L II USM镜头长度约为105.5毫米,最大直径约为80.4毫米,可使用72毫米规格滤镜。镜头重量约为7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