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方宇:大桥下面
冯方宇 http://www.cnpressphoto.com 2015-07-06 08:52:46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0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1-2-1256.jpg

  “大桥下面”系列作品是冯方宇一组记录生活在大桥附近的普通人在岁月变迁中与大桥关系的影像。 

  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是一座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大桥,但是,几十年的变迁,设计过时,年久失修,不堪重负,交通堵塞,使得这座大桥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有人建议炸掉长江大桥,以方便上游的大型货轮通过;而长江大桥作为南京唯一的过江免费通道,在车辆激增的当下成了“长江堵桥”。而大桥下面,依旧是人们的单调机械的生活,2014年,长江大桥风光带的大面积改造,将大大改变这一地区的旧的“视觉生态”。

  2007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冯方宇进入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北桥头堡内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落满灰尘的毛泽东塑像、到处悬挂着的语录挂画、褪色的大型革命标语、斑驳的水磨石台阶、龟裂的墙面……仿佛让人穿越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冯方宇当时就起了强烈的拍摄冲动。

  后来,冯方宇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了一组庄严的大桥的“旧影像”,不过,很快冯方宇就发觉这样的影像有些过于冷漠。冯方宇开始用相机记录大桥周边的变迁,记录普通人与这座大桥的关系,同时做视频记录。

  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的大桥,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堡垒。不光是南京人熟知,可以说所有中国人对其都有一种情结。有一个朋友说她对小学课本中长江大桥的那篇课文记忆太深了。

  大桥最初设计时是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设计的,但是由于时代因素,最后被建成了红色革命式样。如今,大桥就仿佛一个迟暮的老人,前景迷茫,这也正和出生于70后的我充满矛盾的生活暗合。的确,我喜欢这种被遗忘的“美感”。

  《大桥下面》也寄托了冯方宇的个人情感。他怀念小时候一家人乘公交车去大桥游玩的经历。那时候差不多每家都有一张在桥头堡的黑白留影纪念,外地亲友来南京,家人都会陪着去大桥游览,在那个固定的位置拍一张纪念照。

  冯方宇没有刻意选择拍摄对象。大桥是个很开放的地方,所有人都能来玩;大桥也是个悲伤之地,曾经是中国自杀率最高的地方。拍摄的时候基本还是看人物的状态,和大桥是否有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众生相。不管是休闲的老人,玩耍的年轻人,站岗的武警,在此工作的女青年,无助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浪汉,在大桥下都呈现出了一种放松的状态,冯方宇觉得他们把大桥当成了一个精神寄托点。

  冯方宇的记录是冷静的。大桥一直也在变化,原来能拍到东西现在很多也拍不到了。每张他都挺喜欢的,都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冯方宇记录的,也是一种时间。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2-2-1257.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3-2-1258.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4-2-1259.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5-2-1260.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6-2-1261.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7-2-1262.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8-2-1263.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9-2-1264.jpg

望京西-南京西-大桥下面-10-2-1265.jpg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崔益明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