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传感器宽容度的定量分析,DxOMark早就有做过,只是众多摄影师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其冷冰冰的数据并不能与摄影师的照片内容所发掘的真善美有任何相关性,或者认为DxOMark的测试结果是暴力粉尼康和索尼、暴力黑佳能,甚至有不少朋友认为D800E在DxOMark的宽容度跑分超越了飞思中画幅数码后背非常荒谬。事实上笔者耗费了很多的心力折腾了一圈的数码后背器材走了很多弯路,才发现自己的测试结果和DxOMark的数据是相符的。DxOMark将宽容度(Dynamic Range)分数又称作风光(Landscape)分数,其实也印证了DxOMark的看法亦是:对于风光摄影而言,画质是受限于宽容度的。
关于中画幅数码后背在大家心中所奠定的地位其实不难理解。2007年佳能的EOS-1Ds Mark III与尼康的D3均采用了当代科技领先水平的135全画幅CMOS,但是飞思推出了中画幅CCD数码后背P45+,凭借着传感器尺寸接近645画幅的大底优势,P45+的宽容度(动态范围)领先于佳能与尼康的旗舰,并且P45+能独步天下的胜任长达一小时的长曝光且热噪极少。
然而接下来的一年是一个无数传奇性器材诞生的年份,2008年的Photokina发布了重量级产品例如佳能135全画幅5D Mark II、徕卡中画幅S2等。索尼的传感器开始在这一年崛起并进入民用传感器市场,一款2400万像素的135全画幅传感器被用于尼康D3X与索尼A900中,从此全画幅CMOS的宽容度开始赶超中画幅CCD。
2012年索尼发布了传奇级别的IMX094传感器,这款3600万像素的135全画幅CMOS被用于尼康D800、D800E、D810、索尼A7R中,在宽容度方面全面领先中画幅CCD和佳能尼康的135全画幅CMOS,笔者认为这是一款划时代的传感器,因为根据笔者的实测,这款传感器的宽容度和高感光性能均明显领先645画幅的中画幅CCD,例如8000万像素的Dalsa CCD(飞思IQ280、飞思IQ180、丽图Credo 80等)、6000万像素的Dalsa CCD(飞思IQ260、飞思IQ160、哈苏H5D-60、丽图Credo 60等)。而这个结论与DxOMark的测试数据也是相符的。
感谢龙壕@Bonnieazuresky让我有幸能用数码后背搭积木!靠我的财力自然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么多昂贵的器材来写评测了。首先带给大家的是长曝光时IQ280、IQ260与IQ250的阴影恢复能力对比,可以看到IQ280的阴影信噪比最低,在Capture One里默认的降噪涂抹最狠,剩余细节最少,而IQ250这个残副CMOS则是明显的胜过两个645画幅的CCD。
那么D800E在同样的条件下表现如何呢?以下为笔者亲自拍摄的D800E+24mm f/1.4G与IQ250/IQ260+40HR的严重欠曝对比(RAW文件下载地址),可以看到D800E的阴影信噪比惊人的高,远远的超越了IQ260(所以更是比IQ280强),与IQ250是同级别的水准。
以下测试为IQ260+23HR+中心灰镜 vs D800E + 蔡司15,可以看到D800E依然在宽容度(阴影恢复能力)上有压倒性优势。
托江湖各派朋友的面子,笔者测试所使用的数码后背来自不同批次不同国家,均表明CCD在CMOS面前已经不再有大底的宽容度优势。再来看看美国的Digital Transitions所测试的结果,依然表明IQ280的暗部涂抹最严重(所以信噪比最低),IQ260其次,而IQ250的宽容度明显更强。
实际上导致这种性能差距的原因正是索尼的传感器非常优秀,从APS-C画幅的D7000到135画幅的D800,再到中画幅的IQ250,均为时代领先水平。2010年D7000的宽容度胜过了更大画幅的D3X,两年后D7000进化为D800,D800的宽容度胜过了更大画幅的IQ180,又过了两年D800进化为IQ250。
有专家指出以上这几款索尼传感器只是像素密度相似,并非完全相同的技术,不过有一点很明显,索尼现在的研发策略和电脑的显卡类似,都是先在小底上试水最新的黑科技,试水成功了才给更大的底去研发,这就导致了在整个tick-tock研发周期内,有大量时间是小底“以下犯上”的阶段。例如传闻的明年一二月将要发布的索尼新机型(A9?)可能会搭载新款的半亿像素135画幅传感器,很有可能又会超越现在的IQ250。
由于近几年索尼传感器的进化特别快,也不排除接下来东芝与佳能的传感器会突飞猛进,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玩家而言,选择135画幅的平台可以达到最为均衡的性能与开销平衡,相比之下中画幅传感器贬值速度很快,而且高素质的数码镜头仅限于罗敦斯德HR系列(昂贵、无耐候性)、哈苏HCD系列(仅3款)、宾得DFA645系列(仅3-4款且无超广)等为数码传感器优化的镜头,局限性较大,无法与135画幅的镜头群媲美。
那么就实战而言,索尼这块IMX094传感器究竟有多强的潜能呢?笔者对其进行了极端压力测试,使用单次超长曝光拍摄带前景的太阳轨迹。
voidshatter - 太阳轨迹 - 日不落帝国的日落(D800E)
拍摄使用的滤镜是 B+W 77mm ND1000、Lee Big Stopper、Lee 0.6硬边GND,高光减光效果共计四百万倍(22档)。
太阳轨迹——故宫角楼的日出(D810)
这张日轨图是本站编辑在故宫角楼处拍摄,单张RAW出片,ND1000+ND2000+GND0.6,曝光时间90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