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
当然,一张照片如果只有中间调,却没有足够的对比度,也会显得过于平淡,这就要求在稳住黑场白场的时候做好取舍与平衡。后期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从数码数据里还原出当时人眼所见的光影,而并非无脑的去追求没有死黑没有死白。这种向左曝光配合堆栈的拍摄方法,是为了获得超越常规拍摄方法所能达到的后期空间。一张照片的高光分布会成为对观众的视线引导,如何将一张照片后期出来理想效果的最终成品还得看摄影师的个人美术功底。
以上即是“强吃传感器宽容度+堆栈多帧降噪”的大光比逆光拍摄手法,涵盖了各个关键操作步骤,希望能提供一个思路抛砖引玉,帮助大家压榨自己手里器材的极限宽容度,取得更好的画质。
接下来的内容是器材相关,不喜欢过度强调器材重要性的朋友可以选择跳过。不过个人认为了解掌握器材的特性是有助于提高出片率的。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影师的拍摄手法也在不断进化。以上的这种“阴影+100”的暴力后期方式其实很考验传感器的宽容度,也就是暗部的信噪比。暗部信噪比高的传感器,RAW文件能够提供更多的后期空间,也就是宽容度更好。
实际上笔者使用过2014年年初在售的几乎所有旗舰数码相机,包括佳能尼康索尼的135画幅相机和飞思的中画幅数码后背,稍后会提供笔者拍到的部分RAW文件的下载链接供感兴趣的朋友分析。不过笔者还是打算以中立实验室的可控变量测试得到的RAW文件说起。以2014年在售器材为例,我们先比较分析较为流行的佳能尼康旗舰机身宽容度(1DX、5D3、D4S、D810)。RAW文件来源自DPReview的基准测试棚拍,这种同场景同构图的公平对比最能够得到相对科学的结论,大家感兴趣可以前去自行下载。
下载四个机身的低感RAW文件后,放进Adobe Camera Raw一类的解RAW软件,后期提亮阴影即可查看暗部细节。下图可以看到在飞思的Capture One软件里,当对四个机身分别进行了曝光+4、阴影+100的后期调节后,暗部信噪比最高的是D810,其次是D4S,而5D3和1DX则略逊。这意味着5D3与1DX要达到与D810相同的暗部信噪比,需要多拍摄数倍的照片才能通过后期堆栈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