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例行任务 新闻摄影的奥秘(二)
 http://www.cnpressphoto.com 2009-07-02 14:47:08 来源:
0
专家支招

不是每个摄影师都有机会连续几个月来拍摄总统候选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记录美国总统的日常生活。但是本特利、沃克尔和其他一些专业杂志摄影师会教你一些拍摄政府官员的方法—无论对方是州长、市长或是地方执政官。

观察但不要交谈

黛安娜·沃克尔已经修炼出了几种技巧让她避免和拍摄对象交谈。如果有什么人看着她的话,她会立即避免眼球接触转而看向自己的表,如果他们试着同她谈话她就开始摆弄相机。

“当然,如果总统开始和我交谈,”她承认,“我就没有别的选择而必须回答他了。”她将自己的工作方法形容为“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当然,他知道我就在房间里”,她继续说,“这是我能拍到人们真正模样的最近的距离。”

拍摄政治家们竞选的经历让本特利成为了一个灵活的人。观察者要不能被人发现,他说,“你不得不变成一只变色龙,”他解释说,“你必须调整自己,适应那些政客和竞选的进程。过上一段时间,你就能了解他们的脾气了。你会知道何时紧、何时松,何时靠边,”假如事情进展得不妙,他就会走出房间转一会儿再回来,“我不能老在那里转悠”,他说。

《新闻周刊》的摄影师大卫·休姆·金纳利不工作的时候是个健谈的人,但他发现“一般情况下,我会处于一种他们没有理由与我交谈的位置。”他说。


闭上嘴巴

本书所采访的所有那些在幕后工作的摄影师都同拍摄对象达成了默契,他们不会透露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我不会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而我的文字记者也不会问。”《时代》的记者沃克尔说。本特利对此表示同意:“毫无疑问我们之间存在着信任,我永远不会透露我曾听到的。”

金纳利指出,摄影师比起他们的电视同行来说有个真正的优势,政治家们能够做回自己并同房间中的摄影师谈谈自己脑中的想法,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论不会被记录下来,但当摄像机转动的时候,政治家们不大会恢复自己惯常的口若悬河的模样。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你制造出了点什么声响,政客们就没法自然地讲话了。”他说。

保持安静

为了能在不干扰他们的同时进行拍照,摄影师会选用快速镜头和高感光胶片来避免使用闪光灯。本特利的箴言是“你要悄无声息。”

沃克尔倾向使用旁轴相机拍照,不过随身也带着装着长镜头的单反相机—“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在每张照片中她都会尽量涵盖总统和椭圆形办公室里其他人在一起的画面。“我拍的不是刻板的大头照,”她解释说。沃克尔一般不拍肖像照片,但如果有机会拍摄肖像—那部带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就在她的口袋里。


自我营销

你或许有正确的方法,选择了正确的感光度和最好的相机,但如果你无法接近政治家,你一张照片都拍不到。本特利会事前和政治家们沟通,希望记录他们整个的竞选过程。“我告诉他们我会拍哪一类照片,而哪种类型的图片我是不会碰的。让他们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本特利向政客们保证自己不会拍摄那种廉价的快照来讽刺他们,不会拍摄他们抓耳挠腮的样子,不会在他们吃饭的时候拍照,“我曾经和他们在一起在宾馆房间里,候选人有时只穿着内衣。”他说,“但是,那不是我想要拍的照片,那种照片没什么意思。”

金纳利曾经在白宫内部为福特总统拍照片,后来为作为《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在白宫外围为克林顿总统拍照,他深谙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之道。“拍照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工作是做个推销员。我必须向人们推销自己,让他们允许我进入他们的生活之中。”

“参众两院的成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容易对付的”,他说。他们会面临重选,也就必须平易近人。“摄影师并没有被看作是敌人。”他说,“不过,新闻记者则被归入此类。”

自福特任职以来,金纳利就在华盛顿工作并与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认识很多议员,”他说。“至少10位议员和我关系不错,甚至能够随叫随到。”

在克林顿总统被弹劾期间,摄影师被禁止进入参议院。金纳利将这种报道比作在看不到牛和斗牛士的情况下拍摄斗牛场面。他希望能独家拍到一张代表们出席决定总统生死的高层会议的照片。于是他给一位20多年前曾接受过他帮助的老朋友打了电话,他就是其中一名代表成员—而且是弹劾审讯案件的主管之一。20年前的帮助获得了回报,金纳利为《新闻周刊》赢得了额外的入场券。

会议产生新闻

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记者们都会拍摄政府会议,因为这些会议上产生的结果对读者十分重要。会议照片的价值其实不亚于一场火灾或是一起事故。通常,一次政府会议的结果—比如讨论税率的改变—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生活,意义远超过昨天发生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车祸。

拍摄会议和新闻发布会是挑战,它们检验一名摄影师的创造力。不幸的是,一次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重要会议和地方分区会议的照片看上去别无二致。如果照片上没有说明,读者们根本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记者招待会和颁奖典礼也非常相似。这时候,创造性地利用取景技巧,抓住拍摄良机,利用长镜头和灯光,摄影师也能够描绘出会议现场的激动、紧张、对抗和坚定的情绪。

表情和手势泄露情绪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雷·拉丝蒂格曾拍摄过很多美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历史瞬间,同样也报道过很多微不足道的一刻。他曾作为《邮报》的首席政治题材摄影记者在国会山拍摄。但拉丝蒂格举起他70-200mm、f/2.8的变焦镜头相机时,无论是旁听会议还是参与记者招待会,他都会寻找表情丰富的面孔。“皱起的眉头、露出牙齿的微笑或是扭曲的嘴唇能够给一次平常的会议带来生气,”拉丝蒂格说,“手部同样能够暴露出发言者的情绪。”读者们当然了解拳头紧握或是五指交叉都代表什么意思。

必然和偶然的瞬间

一名发言者面部表情和手部动作可能是偶然的,或者具有误导性的。它们很可能并不能代表人物的个性或是传达真实的信息。假设在一次午餐时间,地方长官正和他旁边的人讨论关闭边境,防止非法移民,你拍摄了100~200张照片,其中很可能有一张是他正在吃东西—嘴里塞满了东西在咀嚼。这张照片尽管也是真实的一刻,但完全不能反映话题本身或是发言者的性格。这类令人误解的照片无助于揭露真实状态,只会扭曲新闻事实。

就像《时代》杂志的本特利所说,“不管是谁,吃东西的照片都是丑陋的。一旦人们开始吃饭,那就不是我想要拍照的时机。”


书  名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6版)(彩印)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19481-7/TB
作  者  [美]肯尼思·科布勒 著
译  者  任悦
定  价  168.00 元


新闻摄影权威著作

展示了专业人士多年积累的新闻摄影经验,收集了大量高水平的新闻摄影照片;不用于一般的中国式教材,整书都贯穿着编者的思想和理念,不是教给读者具体的技巧,更多的是教给读者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本书是《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的最新版,以丰富翔实的案例和访谈,对新闻摄影工作予以全方位介绍,内容包括完成新闻摄影任务所需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如何拍摄突发新闻、一般新闻、人像、体育、插图摄影和图片故事,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做好图片编辑工作。本书对与新闻摄影相关的道德问题的分析,对于新闻摄影史的回顾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密切结合新闻摄影的多媒体发展趋势,对多媒体、视频的拍摄和编辑制作予以详细介绍,使摄影记者可以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专家评价

“肯尼斯科布勒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是美国畅销近三十年的新闻摄影教材。2004年和2007年国内曾引进过这本书第4版和第5版,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的第6版。这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教科书,作者科布勒一如既往,再次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报道业。此教材在中国影响广泛,深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是学习摄影专业的优秀教材和媒体从业者几乎人手必备的手册式的工具书,在中国的新闻摄影界也甚具影响。”
——鲍昆,著名摄影批评家

“许多新闻令人难忘,不仅仅是事件自身的意义,还在于这个故事被讲述的是那么地富有感染力。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些用相机关照历史进程的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也一样具有传奇色彩。这本书,展示了新闻事件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读完它,对于有志于新闻摄影的朋友,那种职业的艰辛与荣耀会油然而生。”
—— 贺延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我向所有对新闻摄影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它的每一版修订更新都是对世界新闻摄影迅速发展的小结和展望,它的每一位忠实读者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继续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王瑶,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

“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求学时,Kenneth Kobre 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就以通俗、普适,职业、丰富,具有操作性成为了大学和职业新闻摄影教育最主要的教科书。任本书翻译的任悦老师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对中国、美国、欧洲新闻摄影体系都十分了解的学者,她的翻译可以帮助中文读者准确地了解美国的新闻摄影。”
——曾璜,新华社高级编辑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案例和访谈,对新闻摄影工作予以全方位介绍,内容包括完成新闻摄影任务所需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如何拍摄突发新闻、一般新闻、人像、体育、插图摄影和图片故事,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做好图片编辑工作。本书对与新闻摄影相关的道德问题的分析,对于新闻摄影史的回顾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密切结合新闻摄影的多媒体发展趋势,对多媒体、视频的拍摄和编辑制作予以详细介绍,使摄影记者可以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本书适合新闻专业、摄影专业以及与新闻摄影相关方向的学生和老师阅读。新闻记者、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等媒体工作者和纪实摄影师,以及其他对新闻摄影感兴趣的摄影爱好者也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巧。

目 录

1 任务 1
获知新闻 2
和文字记者一起工作:当拍照片的遇到爬格子的 7
图片策略 9
视觉的多样性 12
坚持会赢得回报 16
抓拍 19

2 现场新闻 25
装备视行动而定 26
和警察保持合作 26
生命更重要:个案研究 32
为什么要拍摄火灾? 32
拍摄事故和灾难:残酷但无法回避 39
天气:每个人都在谈论的新闻 41
不要拍完最后一张照片 43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