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解放军画报》首次以半月刊的形式和新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解放军画报》创刊以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改版,新的办刊定位和宣传效果受到军内外读者与业界同行的认可,订数明显攀升,让画报同仁们扬眉吐气。
一、期刊面临严峻形势,画报突显危机感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兴起,且呈迅猛发展之势,打破了以往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市场垄断地位,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变小。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全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人每年约增加1.6亿至1.8亿,世界上已有14亿人上网,我国上网人数已突破1.3亿。网络媒体的读者,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与报刊渐行渐远。与此同时,手机媒体已初见端倪,已不再单纯是通讯工具,成为视频、音频和文字网络的终端,担当起"第五媒体"的重任。如今,国内已出现手机报纸、手机广播和手机电视等。诸如此类,都是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报刊的严峻挑战。 其中,全国画报类期刊不景气的现状尤为突出。到本世纪初,全国共有各类画报79家,有国家级、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命名的画报,也有各种专业画报。由于出版周期过长,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挤压与冲击,这些画报的发行量多则两三万份,少则几千份。大部分画报苦于惨淡经营,一些画报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而相继停刊。环顾四周,让我们坐立不安。
走过55年的历程,铸造过可谓"洛阳纸贵"般的辉煌的《解放军画报》,虽然也发行量仍居全国画报类刊物之首,但是同样面临着与全国画报业一样的困难:宣传手段陈旧,宣传形式模式化,图片报道的优势发挥得不够充分,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在媒体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受众影响面日渐萎缩,等等。有着辉煌业绩,具有光荣传统的军画报人不甘危机、萧条的局面,求变创新,力争在读图时代冲杀出一片新天地。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陶醉在以往的荣誉里只会使我们的事业止步不前,光荣传统应该成为我们的动力,而不是负担;严峻形势应该给我们以激励,而不是泄气;画报要生存、要发展,要有所作为,改版成为必然的历史选择。
二、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着力点
报社领导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认为,制约画报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出版周期过长,缺乏时效性,满足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二是专题报道内容肤浅,缺乏信息量;三是图片表现手法陈旧,缺乏纪实性和现场感;四是文字量过小,且缺乏文采,没有达到读者对画报图文并重与图文并茂的阅读需求。
于是,几个问题越来越明晰了:画报不等于图片的集纳,应该有信息含量和图片内涵;办新闻画刊,追求时效性,不等于放弃艺术性;强调图片的纪实性,目的是提倡抓拍,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增大文字量和强调文采,不等于排斥图片的合理运用,相反,更需要冲击力极强、视觉效果抢眼的图片;缩短出版周期,是为了在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题材的立体宣传战中,能够及时看到我们"长枪短炮"的身影。总之,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反复讨论、加深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据实做起,力求在实践中强化编辑记者思变求新的自觉性。我们首先对采编人员进行编组调整,实行采编合一;加强策划功能,突出计划性;画报内容全部实现栏目化;每期精心制作一至两个重头专题作为"本期特稿",切实把重大选题做大做透;版面设计在突出"军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元素进行创新;图片和电脑制作,广告发行等部门都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画报展开工作,防止"肠梗阻"。如此等等,为画报改版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和业务铺垫。
为备足客观条件,在社领导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我们为画报采编人员配备了专业化的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画报制版的相关设备,为画报改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由于原来的印刷厂已不能适应画报改版后对技术和时效的需求,我们决定以画报质量为重,遵循市场规律为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细化了画报的印刷质量指标,起草了详尽的招标文书,由社招标办组织公开招标,在7家竞标印刷企业中,最后由华北最大的印刷集团--华联印刷公司以先进的技术、超前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等综合优势中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遵照军委、总政首长的指示和社领导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了"新闻画刊、喉舌媒体"的办刊定位,侧重在新闻性、时效性、纪实性上下功夫。经报总政批准,从2006年7月起,画报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从2006年第二季度起,我们即精心准备改版后的7月上半月刊。此时,恰逢孙总编带领采访组赴南沙采访,我们抓住这一天赐良机,直接向孙总约稿。从别开生面的"卷首语",到娓娓道来的"摄影日记",加上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现场抓拍照片,使试刊亮点突出,极能吸引读者眼球。这期半月刊推出后,不但受到普通读者高度评价,同时也受到军委徐副主席的点名表扬。首长让秘书专门转达了对画报改版成功的祝贺和对采编人员的慰问与希望,使我们深受鼓舞。
三、编辑思路变,画报面貌新
采编人员转变了观念,改进了作风,挖掘了潜力,充满了活力,这是画报改版的最大成果。画报的成功改版使大家可以在新闻大战中"亮剑",在媒体的自由搏击中施展拳脚。画报新闻性的加强,出版周期的加快,使大家转变过去节奏缓慢的工作方式和疲疲塌塌的工作作风,"快"字挂上了嘴,"轮子"绑上了腿。一位采编人员的说,改版后的画报就像提了速的火车,作为火车上的一员,不快都不行!虽然许多人年龄大了点儿,但人人身上都焕发出青春活力,责任心、事业心、荣誉感增强了,为进一步办好画报昼夜奔忙。
1、策划意识增强,主动仗越打越多、越打越顺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画报改版后,做到了策划不断,成竹在胸。策划,是办报办刊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每一期都召开编前会,由分管社领导主持,大家七嘴八舌,集思广益,从大的专题到具体栏目,宣传什么,何时宣传,怎样宣传,怎样采访,怎样编排,都进行精心策划。这不仅保证了稿件质量和宣传效果,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等米下锅、打被动仗的局面。如去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宣传,我们提前3个月便进行策划,最后将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报道定位于"追寻与发现之旅",力求小口进入,大开大合,图文并重。追寻的是红军精神、长征魂魄,发现的是鲜为人知的事、物、情。整个报道有思想不浅陋,有新意不平淡。实践证明,我们这个想法符合中央和总部的指导思想。先后一年时间,我们组织大部分采编人员分8个批次,跨越9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地(市)、县,采访了上百个点。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报道持续一年时间,编发13个专题,共刊用照片近300张。其中精心编辑的"纪念长征特刊"在军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还有不少专题图文被其他平面和网络媒体转载。为画报宣传长征留下了新的里程碑。结合建军80周年,我们又策划了"重读红镜头"大型系列报道,稿件已从1月上半月刊发,读者反响良好。
2、倾力大专题大制作,新闻做深了,旧闻做活了。深度报道和良好的视觉冲击,是新闻画刊的特长。因此,画报改版后,我们在内涵丰厚、视觉夺目、上级重视、读者爱看的选题上,舍得给版面、下功夫,力争使每期的"特稿"都成为精品力作。改版以来,共策划制作大专题32个,既有新闻性很强的《胡主席深情看望华益慰》、《真情传播的先锋 躬身践行的典范》,又有直接反映重大主题的《科学发展观引领三军阔步前进》;既有充满探索与追求的《走进军营"新生代"》、《880帮帮你》,又有立意高、影响大的《西部奇路,架在军人的肩膀上》;既有思想深刻的《矗立在人们心中的碑》、《军旗猎猎唱大风》,又有知识性很强的《军服,在时代目光的注视下》、《军功章,军人价值的标志符》;既有纪实性很强的《游弋南中国海的视觉日记》,又有角度新颖的《她们谁将遨游太空》等等。基本做到了期期有看点,篇篇有新话。
3、时效性加快,与读者距离拉近了。以往,画报由于缺乏新闻意识和相应的采、编、印手段,对一些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的报道,总比其他媒体慢一拍,时间上总要晚一两个月才能与读者见面,让新闻变成了旧闻,热馒头变成了凉饼子。时效性不强,宣传效果必然就差,既不能很好地发挥喉舌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为基层官兵和广大读者服务。改版后,加强了新闻意识,加快了采、编、印节奏,一般稿件当月即可与读者见面,"军情一览"栏目中的内容,快的一周之内见报。重大事件和重大典型的宣传,凡是在中宣部或总政年度宣传计划中的,基本上能做到提前采访、把握主题、及时跟进,当宣传高潮掀起的时候,画报也到了读者手中。如胡主席视察军报、以及华益慰、方永刚、"红九连"等典型的宣传,我们做到了与其他媒体同步,从而保证了画报宣传效果,起到了新闻画刊应起的作用。
4、纪实性加强,摆拍不"吃香"了。在摄影界,抓拍与摆拍是同时并存的两个概念、两种手法。就艺术摄影而言,两种手段都可以运用,但对新闻摄影而言,摆拍是一直不提倡的,甚至是禁止的。抓与摆,一字之差,千里之别。过去,由于画报的定位不完全是新闻画刊,所以,大家无论是拍摄采访,还是编发照片,不经意间就"摆"了起来,最后"摆"在了版面上,"摆"在了读者面前。而违背生活真实的"摆片"是不受读者欢迎的,更影响宣传效果。改版后,大家自觉不自觉地与摆拍说"再见",摆拍痕迹明显的照片也逐渐淡出了画报舞台,而纪实性稿件一直在唱主角。总之,纪实性的加强,让读者感到画报内容更真了,更可信了,更受教育和熏陶了。
5、文字增多变美了,稿件更有神了。作为新闻画刊,必须实现图文并重与图文并茂。在稿件中,图片与文字的功能不尽相同。再好的图片、再好的图片专题,没有一定的文字就达不到神形兼备,撼人心魄。一条简单的文字说明,可以为一张图片画龙点睛;一篇好的文章,可以使一组图片由平湖秋水变得波翻浪涌。为了增加文字的分量和文采,改版后的画报设置了"卷首语"栏目,孙晓青总编、王文杰副总编都曾亲自为该栏目撰文,深刻的思想,如诗的语言,为画报增色添彩。同时,我们也约请了军内的著名专家和作家、社内的著名编辑记者为画报撰文,如金一南、许志功、公方彬、周大新、顾保孜、陈先义、杜献洲等等。读者反馈说,现在画报的文字量增大了,同时也耐看了、好看了,稿件内涵厚重了。
6、印刷质量提高了,发行量明显提高了。更换印刷厂后,不仅缩短了印刷周期,由过去的20天缩短为7天,特殊情况下5天,而且降低了印刷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华联印刷厂技术力量雄厚、印刷设备先进,使画报的印刷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在了全国画报的前列。
办报办刊是给读者看的,办得成功与否,发行量是检验的一把尺子。如果说画报好看了,印数下降了,只能说明改版失败。然而,从去年和今年的发行量与广告收入看,改版十分成功。2006年的画报发行,是在果断停止画报"加印",陡然留出1万册发行缺口的起点上展开背水一战的。可喜的是,全年发行达904038册,平均每期发行50224册,稳住了基本盘,继续保持全国画报发行量第一的位置,创纯利178万元。广告在市场不断萎缩、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2006年刊用广告达178页,创纯利128.4万元,比上年提高20%。今年,在调价的情况下,画报发行量又有所增加,每期都在53000至54000册之间,广告每期保持8到10个页码,发行、广告势头良好,预计利润比去年将会有新的提高。
画报作为军报的子刊,几年来,每前进一步,都得到了社党委、社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这次改版,更是倾注了社领导的大量心血,尤其是王梦云社长、孙晓青总编、肖江峰副社长、王文杰副总编,自始至终对画报改版工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其他社领导也不同程度的给予帮助和指点,同时,全社各个部门、各位同仁,也为画报改版伸出了热情帮助之手。军报编辑部的苏若舟、胡春华、刘兴安、谭洁等,都为画报撰写过文章。前不久,时事部孙继炼主任和记者田源赴黎巴嫩、苏丹采访中国维和部队归来,马上就给画报提供了一组难得的图文并茂的稿件。靠着报社这个大平台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新闻资源,我们的办刊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当然,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头脑要始终保持清醒。据业内人士判断,我国杂志业未来的变化趋势为:非市场化杂志数量逐步减少,影响力逐渐衰退;真正面向市场的杂志数量将不断增加,影响力也日渐强大。这种变化的趋势主要源于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导向性。《解放军画报》属非市场化杂志,在经营中有部分政策性补贴,现在又进行了改版,生存不是问题,但面对这种趋势还应居安思危,继续进取。那么,今后要站稳脚跟,能否也走向市场或部分走向市场呢?
显而易见,新媒体对杂志的冲击与挤压不可避免,但网络是人人都可以利用的一个平台,而且《解放军画报》网站虽然已经开办了7年多。然而,目前登陆互联网的《解放军画报》,只是纸质版的拷贝。那么,今后要开拓创新,能否利用网络平台,办一本电子画报,开辟出第二个生存空间呢?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就画报部目前的状况看,采编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已经与事业发展和任务需求不相适应。那么,在军事斗争准备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为圆满完成图片宣传任务,今后将如何解决采编人员老化,以及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呢?
这些问题,既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也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但无论结果如何,请大家相信,在军委、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社党委和社领导的有力领导下,画报部全体人员一定会保持清醒头脑与昂扬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把画报办得更好,不辜负军委总部首长、全军官兵和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期望。
(本论文收录2007年第6期《军事记者》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