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摄影学原理。
这是蒋齐生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
中国无产阶级摄影理论,究其来源,应该有三:一是批判地吸收国外的摄影理论;二是批判地继承旧中国的摄影理论;三是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前二者可借鉴的东西很少,因而中国无产阶级摄影理论和形成主要靠第三个方面,即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蒋齐生正是从这一点起步,走向摄影理论战线的。要正确地总结经验,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而指导蒋齐生理论研究的唯一的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他说:“我在理论上的努力,是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有关新闻学、文艺学的基本原理与新闻摄影、摄影艺术的实践相结合。因此,我每写一篇文章,探讨一个问题,都要重新学习有关的马列文献。”(《新闻摄影理论集》)蒋齐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探讨摄影的基本规律,特别对新闻摄影有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和论述。在《新闻摄影简论》、《关于新闻及新闻摄影的特性和基本规律》等著作中,他阐明了新闻摄影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规律。在他的理论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例如,他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出发,一贯强调摄影的真实性原则。他提出:“以纪实性为特征的真实性问题,是摄影艺术和新闻摄影的生命基础问题。”“摄影的真实性是摄影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基础。”摄影的真实性,具体表现为纪实性;摄影的纪实性,具体表现为现场性。这是摄影的根本特征。 (《新闻摄影论集》第6页)
对新闻摄影来说,真实性是个非常实际的重要问题,蒋齐生从一接触摄影直至当前就一直在为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而奋斗,1984年他在《新闻摄影的特征分析之二:受真人真事及其形象的限制》一文中重申这样的结论性观点:“新闻摄影受真人真事及形象的限制,是新闻摄影的一个根本规律。形象真实原则,是新闻摄影的根本原则,也是新闻摄影的根本特征。”对此,多年来他一方面身体力行,一方面进行理论探讨、辩论,这方面所写的文字在他的理论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蒋齐生在强调以纪实为特征的真实性是摄影最重要特性时,又结合摄影改革,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从理论上对摄影的特性进行了深人开掘。他认为“没有摄影特性的研究,就没有摄影理论。” “50年代末,有人强调摄影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共性,反对对于摄影特性及其规律的研究,结果得到的只是图解式的、公式化、概念化和标语口号式的东西和最后做了林彪、‘四人帮’的奴婢;70年代末,不讲‘阶级斗争工具’而改讲艺术的共同的‘中心课题’和‘使命’,反对对于摄影特性及其基本规律的研究,结果会怎样呢?是一定也得不到真的摄影艺术的。”(《新闻摄影论集》第112页)
在《新闻摄影的价值与规律》一书中,他连续写了六篇文章,从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闻摄影的特性。同时,又在《新闻摄影应该“五求”》一文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摄影用摄影的手段报道新闻,新闻一变而为新闻摄影,新闻就摄影化、形象化、画面化。”“我国人民的新闻摄影事业,从抗日战争算起,已积累了40多年的历史经验。把我们正反经验、教训加以概括,最根本的一条是:新闻摄影必须为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服务,要使这种服务卓有成效,必须:第一按照新闻摄影自身的规律来从事新闻摄影;第二把五求(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作为新闻摄影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新闻摄影的价值与规律》第29页)这个结论,也是新闻摄影界经过总结历史经验而取得的共识。
三、从马列主义关于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原理出发,探讨和建立中国摄影美学。
蒋齐生认为:“摄影的艺术性是摄影对象的意义、性质及所处条件与摄影家对它的评价、认识和拍摄角度、拍摄时机的统一。”“从具体照片看,摄影艺术的主要来源是真实感、亲切感,也就是摄影形象的真实、自然、生动、优美。”“朴素、自然、有意境,是摄影美学的最高要求。”《新闻摄影论集》第6——7集)
从艺术理论来说,摄影的典型化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方法。在这方面蒋齐生主张:
——它的所有形象,都是生活自身的形象的直接传真、纪实,是摄影家发现的从生活中选择的,而不是摄影家创造或塑造的。这是摄影之所以为摄影的特点,也是摄影作为艺术的特点。
——摄影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生活中有一定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传真、纪实。它传真、纪实的主要手段是“典型瞬间”的捕捉,而不是“典型形象的塑造”。
——摄影艺术之所以为摄影艺术,其最根本的特点为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传真、纪实。
——选择是摄影创造的基本规律。
因此,在摄影创作方法上,蒋齐生主张选择论,反对塑造论,|在采访实践中他积极主张抓拍反对摆布。他还专门论述了“不干涉对象的摄影”是摄影记者的主要本领。
在我国摄影理论界,蒋齐生第一个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的美学原理。在《新闻摄影美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新闻摄影美学的基本问题,揭示摄影的美的本质。在其他论文里他分析了摄影的审美作用,照片形象的美感特征等,对新闻摄影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摄影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从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出发,探讨摄影的社会功能。
蒋齐生一面强调摄影特别是摄影新闻的宣传教育作用,一面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论述摄影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他主张要在为社会主义,为民族振兴服务中发挥摄影的宣传教育、舆论监督、认识生活及审美作用。在《新闻摄影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一文中,他把为党的事业说话、宣传党的政策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的重要特色加以强调,他论述道:“作为党领导的革命的一种武器,作为党在新闻宣传战线上一个兵种,密切联系实际,坚持党性原则与实事求是的思想、工作路线,力求政治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宣传政策,为党的事业说话,反映群众,为群众服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是新闻摄影一般规律在中国的特殊表现,这就是我国新闻摄影的传统,这就是新闻摄影的中国特色”(《新闻摄影的价值与规律》第159页)
在《关于新闻及新闻摄影的特性和基本规律》一文中,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性的观点:“我们只有坚定地站在自己的无产阶级的党性立场上,按照新闻本身的规律,运用新闻这个工具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才能服务得好,服务得有效。——这就是我们研究新闻、新闻摄影的特性与基本规律的出发点,这也是我们对于新闻、新闻摄影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一个总结。”(《新闻摄影论集》第95页)
蒋齐生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延安《解放日报》任国际新闻编辑,1946年转入新华社,1949年新华社随着党中央进入北平前夕,他奉命先期入城,负责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的进城筹备工作。任新华社编委后,他参与了新华总社的业务领导工作。
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使他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以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组织观念,这一基本素质,使他的摄影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党性,使他的研究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他是党的无产阶级摄影事业的实践者,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摄影理论家。这一评价,蒋齐生是当之无愧的。
五、以改革的精神,审视过去摄影实践和理论。
近十几年来,蒋齐生科学地分析和对待党的摄影工作的传统以及国外资产阶级摄影,提出新的时期摄影工作特别是新闻摄影应遵循的一系列的理论原则,这不仅使蒋齐生的摄影理论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摄影事业特别是新闻摄影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80年代,蒋齐生己届离休年龄,但他仍站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领导岗位上辛勤耕耘,他的理论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不减当年,近十几年间,出人意料地成为他理论研究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在这个时期的理论工作中,蒋齐生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的摄影工作优良传统,又对过去摄影工作中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对于十年动乱中流行的“帮八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从理论上为摄影界拨乱反正鸣锣开道。
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使摄影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摄影工作者用照相机记录改革开放进程的同时,也积极进行着摄影工作自身的一系列改革。摄影界的改革开放实践促进了新闻摄影理论研究的空前活跃,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对新闻摄影历史和传统的全面评价和反思;
(二)对新闻摄影党性原则,新闻摄影与政治宣传,新闻摄影与社会生活关系的再认识;
(三)对新闻摄影特性与功能的恰当分析与探讨;
(四)对我国新闻摄影体制和队伍建设的探讨与建议;
(五)对国外新闻摄影理论的评价与借鉴。
蒋齐生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方面积极进行组织领导工作,一方面带头撰写理论文章,仅收入《新闻摄影的价值与规律》一书的,就有36篇之多。这些理论文章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新闻摄影界出现的新课题,研究了新闻摄影界出现的新情况,它不仅深化、完善了蒋齐生摄影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体系,而且也进一步拓宽了他的理论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摄影文化的交流,一方面促进了我们对国外摄影的借鉴;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中国摄影传统的反思。在这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上,蒋齐生既反对摄影学术上的“闭门锁国”,积极推进中外摄影交流,主张借鉴国外优秀摄影作品和理论成果,但又指出不能兼收并蓄,不应该盲从,对其消极的、腐朽的东西要坚决拒于国门之外。对待传统,蒋齐生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扬弃”的观点出发,一方面坚持继承发扬党的摄影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分析、批判了摄影史上曾经出现的宣传腔、八股调、形象性差及功能不全等种种弊端和消极现象,并针对这种弊病提出了改革主张。
蒋齐生这种既继承传统又勇于改革的理论观点,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它将使无产阶级的摄影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利于中国摄影艺术之河永续不断,长流常新。
对世界摄影史的介绍,对中国摄影史的整理与研究,是蒋齐生在摄影学术上的又一大贡献。1980年,蒋齐生曾感慨地说过,党的摄影工作己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至今我们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摄影史,也没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摄影概论,对于国外的东西我们也研究得很少。这同摄影事业对我们的要求太不相称了。
蒋齐生出于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组织了中国摄影史的编写工作。他自己承担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摄影史的收集和撰写任务。
1989年,蒋齐生的摄影史研究专著《新闻摄影一百四十年》正式出版。全书21万字,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世界和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史和基本经验;二、新闻摄影理论发展史;三、国外和中国摄影界著名代表人物的成就与理论贡献;四、二三十年代中国摄影界著名美学思想的发展概略。
在中国,探讨上述摄影史问题并以专著出版者,蒋齐生是第一人。书中许多内容是他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此他曾抱着年迈多病之躯,不顾酷暑严寒,东奔西跑,查档案,翻资料,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书中的许多材料是蒋齐生从浩繁的历史档案中一页页查找抄录下来,第一次公诸于世的。
蒋齐生是做学问的有心人,他时刻没有忘记一个摄影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对于中国革命摄影工作的开创者沙飞的研究与评价,蒋齐生也是第一人,而引起蒋齐生对沙飞研究兴趣的,却是摄影家郑景康的一句话。一次,蒋齐生看望病中的郑景康,郑说,如果沙飞还活着,中国摄影界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于是蒋齐生就南下上海,钻进图书馆几个月,翻遍了解放前的所有画报资料,又查阅档案抄录了许多关于沙飞的情况,写出了关于沙飞的评价文章,引起摄影界的重视,曾一度出现“沙飞研究热”。
摄影理论的研究离不开摄影史料。没有充分的史料,理论就缺乏基础。蒋齐生广泛收集和整顿的许多史料,不仅是他本人理论工作的一部分,为其理论观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同时也为所有摄影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借鉴利用的宝贵资料,是摄影理论界的共同财富。
旗帜鲜明,雄辩犀利,尖锐深刻,是蒋齐生摄影理论风格的三大特色。
文如其人。蒋齐生是延安窑洞里走出来的理论家。1917年出生于陕西户县农村,20岁参加革命,长期在延安土窑洞里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养成了他一生追求真理、刚直不阿的性格,他的理论风格打上了那鲜明的个性烙印。
蒋齐生的理论文章从来不含糊其词,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观点非常鲜明,从不隐藏自己的立场,从来不搞折中主义。他是党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党的摄影理论家,服务于党的宗旨、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是他理论工作的出发点。这就是蒋齐生理论体系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