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摄影深度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gmw.cn 2008-09-09 21:20:05 来源:本网
0

  参加新闻摄影工作10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易于表面化的新闻组照组合成具有一定思想内涵与历史价值的摄影深度报道,但努力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近一两年来,我开始尝试以“关注”、“蹲点”、 “泡时间” 的深入采访方式,先后完成了<<宁波城外“兵马俑” , 南宋石刻有归宿>>、<<直选“小巷总理”>>等摄影专题,才发现自已对摄影深度报道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

  把握新闻历史价值深入和挖掘

  宁波城外“兵马俑”  南宋石刻有归宿

  一次春游,我路过宁波东钱湖畔的山道上时,发现路边荒草丛中散落着一件件石人石马,顿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文物专家的指点下,我才知晓荒草中的石刻竟然是罕见的南宋国宝,而且还填补了中国南宋时代石刻文化空白。

  据《宋史》、《浙江通志》和《史氏宗谱》等史料记载,在南宋时代,原籍四明(宁波)的史浩、史弥远、史嵩之分任宋孝宗、宁宗和理宗的丞相,其中史弥远竟连任丞相26年之久。故史氏和明州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一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之说。曾辉煌百余年的史氏家庭随着南宋王朝的结束而失去地位,留下成群的墓葬石刻被冷落在东钱湖畔的山岙荒草之中。历经800年的历史沧桑,或因自然剥蚀,或因人为创伤,幸存的历史瑰宝多数伤痕累累,各级文物保护部门虽已竭尽全力加以保护,终因石刻地处偏僻而力不从心,故偷盗事件也时有发生。

  史氏家族中“四世二封王,七十二进士”,有大小官职者数百人,其家族的墓群及石牌坊、石象生,堪称“江南兵马俑”。 “钱湖石刻群,宁波兵马俑”。南宋石刻与秦俑相比,相距的年代差距有1500多年,而论其历史文化价值,东钱湖南宋石刻却并不逊色。如果说秦始皇兵马俑开创了中国早期墓葬雕刻史先河,反映2000多年前中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话,东钱湖南宋石刻则填补了中国南宋时代(公元1127—1927年)墓前石刻史的空白,而更以其宏大的规模,充分反映了我国南宋时代的衣冠服饰和王公大臣墓葬规制,对于研究历史、美学、民俗、工艺等多方面学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证物。      

  据专家们多年来考察查找,现已发现的东钱湖畔南宋石刻总数达30群180余件,其中每群完整的应为14个,包括了代表忠、孝、节、义、勇的石马、石羊、石虎、文相和武士,表示家庭兴旺和墓主人地位的石柱和石椅则为东钱湖所特有,其石刻群落分布之广、制作雕刻之精、年代相延之久与古明州史氏家庭的兴衰有关。

  1999年5月29日,近百名宁波市区文化热心人士在专家的带领下,考察和观赏了几组有代表性的东钱湖南宋石刻,无不为“宁波兵马俑”而感到欣喜和自豪。经《宁波晚报》等媒体以《潦倒荒草八百年  田野翁仲有归宿》为题 报道以后,《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报》和《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也分别纷纷转载刊登了有关南宋石刻的摄影专题报道。报道引起了浙江省文物局和宁波市、鄞县(现鄞州区)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筹建方案”很快酝酿成熟,百余件散落在东钱湖畔荒草中的南宋石翁仲逐步迁移至附近上水村的一个山岙中集中保护。2000年4月12日,全国唯一的“东钱湖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经过一年来的规划、迁移、建设、绿化后开始对外开放,潦倒荒草八百年的田野翁仲终于有了归宿。博物馆位于东钱湖畔上水村,占地50亩,迁集石刻126件。2001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审定,南宋石刻群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19日上午,我接东钱湖横街村村民报料和文物专家一起赶到离南宋石刻馆不远的一个村庄,找到了隐藏在山林深处的18件南宋时代珍贵石刻。在清除乱树杂草之后,我们还发现一件身着人面护心镜铠甲、头戴凤翅盔缨,装束精丽的南宋按剑石刻武士。200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以《东钱湖再现南宋石刻》为题作了后续报道,称这是继2001年7月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群被列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如今,经过文保专家四年多时间的查找,在宁波的慈溪、镇海、宁海及邻近的台州三门县又陆续发现多处南宋石刻,为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充足的证物。

  对重大主题的深刻认识和提炼

  直选“小巷总理”(目击)

  ——宁波澄浪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记

  2003年 3月26日下午,我接到来自上海的记者朋友委托,要我帮他拍一组宁波澄浪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图片。当时想想这种题材比较适宜文字报道,图片不大会出彩,我开始漫不在意地答应了他。第二天傍晚5时,我按时来到海曙区南门街道澄浪社区居委会,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场面出现了:14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正身挂红色绶带,乘坐两辆挂满彩球的敞篷车,绕行在各居民小区与选民见面。据了解,在国内城市居委会主任直选活动中采用这种形式,在各省市、区还是第一次。我一下子就被这难得一见的场景吸引了: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视觉新闻吗?第二天,我拍摄的以《竞选彩车绕小区》为题的大幅照片在《宁波晚报》刊登,此后两天,我又连续深入跟踪拍摄了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候选人竞选演说、选民登记、竞荐主任、副主任人选、投票选举、唱票、公布选举结果等直选全过程。经过两天的酝酿,3月30日早晨6时许,澄浪社区的居民们开始选举他们的“小巷总理”。到当天晚上7时,澄浪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结果揭晓,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选民们祝贺自己选出的“当家人” 。

  此次选举是十六大后,在中国城市举行的第一批社区直选。宁波市社区居委会直选试点----海曙区63个社区之一的南门街道澄浪社区,本次换届选举是历届来搞得最隆重、最周全的一次。社区进行“直选”,宁波并非首例,但准备在一个行政区内的63个社区推行“直选”,宁波却是第一个吃“螃蟹”者,实行社区自治之后,以往居委会直接听命于街道的模式将被终结。2003年4月4日上海《外滩画报》刊登《宁波直选:让政府权力“退”出社区》。4月8日《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写真版头条以《直选“小巷总理”(目击)》新闻组图报道澄浪社区换届选举现场。把整组专题按时间顺序排列,将镜头聚焦普通社区居民参政议政这一历史巨变上,表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历史感和象征性。

  深度摄影报道的选题与标准把握

  纵观近两年的深度摄影报道,有些虽然形式感和摄影语言都不错,但因题材切入主题的深度和广度、观察和捕捉瞬间的角度,以及相关层面的表现等局限,好的深度报道较少。实践使我切身体会到:真正好的深度摄影报道在选题上应具备:(1)典型性和故事性。在大背景下,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命运和鲜为人知的事件都是好的题材,一定具备某种代表性,是某阶段社会生活中一个典型细节群,通过这些细节可以使读者有所思考。而选择的故事是否吸引人,又直接影响到整个报道的精彩程度和人们对其关注程度;(2)可延伸和可扩展因素。深度报道的题材,应具备有思想的扩展、时间的延伸、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报道有深入下去的空间。(3)选材适合摄影表现。就摄影而言,形象突出、形式感强的内容比抽象的事物更富于表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否能用摄影形式来深化主题,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启示,也是选择题材的重要标准;(4)时间积累。深度摄影报道需要时间跨度,应该有厚度,能完整地、真实地体现人物的命运,从事物生成、运动、发展、演化等方面去观察、把握和抓取,去展现事物的全貌、走向和结果。我拍摄《民工子女,到哪里读书?》用了7年时间。《潦倒荒草八百年  田野翁仲有归宿》拍了4年,时间积累可以令摄影记者从容不迫地深入采访,并成就一个完整的故事报道。(作者系宁波晚报社龚国荣)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